卖粮蒙古,
这个在明朝叫以虏制虏,在明朝算基本外交国策之一,历史比袁崇焕的年龄更悠久。
当然,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时段这个市米的政策,是崇祯自己制定的,
“年抚赏合朵颜三十六家布憨兔八大部费七万金岁两市,今当倍之且至三十六万,卿可传示袁崇焕确察以闻”
也就是,大明的一伙盟友(朵颜部),被另一伙盟友(察哈尔部),打出了自己的驻地和牧场,困在了敌对蒙古部落和后金之间,粮尽草绝,崇祯为了安抚他们,避免他们倒向后金,要求袁崇焕对其实行比往年“倍之”的通商救济。
所以互市,在明朝就是一种赎买政策,
是在正面战争软弱无力的情况下,拉拢蒙古各部落不要彻底的倒向敌人的唯一策略,
这个策略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
但弱者没有选择,
当然,这不妨碍皇帝不高兴的时候,把这事儿当屎盆子一样反扣给具体执行的大臣。
另外,再给你看个更讽刺的
“既与东奴部落市于宣而复听东奴困于辽,益为割肌饲虎……奉圣旨: 该部知道。”
这是袁崇焕死了将近十年之后的一封奏折
是后金借哈喇慎部的名义,
和明朝在宣镇互市囤粮,而哈喇慎部和当年的苏布地一样也是摇摆中的蒙古部落
大臣上报此事(不知道是不是吸取了袁崇焕的教训),
崇祯回复“知道了”
同年,后金完成囤粮准备之后,再次入寇,
这也是明亡之前,
后金六次入寇中的最后一次
【 在 figo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袁的方略是啥?
: 卖粮蒙古?借道入京?
:
--
FROM 114.25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