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关宁军和后金也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只是力量还没超过后金,所以后金还能打到北京。
宁远之战,关宁军,只敢蹲在城墙上守城。
到宁锦之战,关宁军,前方宁远敢于出城背靠城墙作战,敌后锦州敢出城揍后金屁股。
到广渠门之战,关宁军敢和后金在北京城下对冲。把营扎在城外。
这不是不断进步么?
只要敌方力量大于我方,虽然此消彼长,那敌方的地盘还会继续扩张。
等到双方力量平衡了,才会维持双方地盘不变。
好比,解放战争第二年。
等到我们力量超过敌方,我方地盘开始扩张。
就好比,解放战争第一年,国军不断被削弱,但是地盘还是不断增长。
因为国军虽然不断被削弱,但力量还是强过解放军。
灰熊猫,认为只要敌方地盘在扩大,就是对方力量在变强。
拿后金打到北京说事,不是可笑么?
同样逻辑,胡宗南打到延安,地盘扩大,就是胡宗南力量变强了。
彭总就要负责。
如果,关宁军1年半,力量就能超过后金。
那还要5年平辽干嘛,1年半就能平辽了。
锦州离沈阳只有200公里,走路半个月就到了。
如果力量超不过后金,野战自由权就在后金手里。
打北京,和胡宗南打延安一样。决定权在后金手里。
看看,满桂几万人,一夜之间被端掉。
看看,柳河之战,前锋几百人损失,几万人全军崩溃。
就知道明军和后金之间的差距了。
此消彼长那是1年半载就能逆转力量对比的。
袁崇焕说了5年,还一堆人嘲笑。
结果换个话题,认为1年半不能扭过来就是无能。
【 在 penc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地盘大,人也多。我们是让地盘打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力量对比上是明显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我们每次大捷,敌人的兵力都是越打越少。胡宗南攻入陕北的二十几万部队被一点点蚕食。
: 而袁崇焕也是宣布大捷,后金就那点地盘那点人口,吃败仗吃得起?几千万人口做后勤的关宁军,挡不住几十万人口的后金,说得过去?
--
FROM 12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