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四十自述,我的成长故事
我出生于华北平原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村子不大,但很规整,位于Z县县城东南方向大约6、7公里的地方,村南不到3公里是曾经在小学课本上出现过的洨河。我的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一直往前倒的话,据说是明朝时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移过来的。
我家里兄弟三个,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从1982年开始在县淀粉厂上班,亦工亦农,一直到1998年国企改革时倒闭。
一
我小时候一直学习不错,因为从小就知道不上学没有出路,所以学习一直比较用心,是男生里学习最好的,那会有两个女同学和我成绩差不多。小学时担任班长,但觉得小学才哪儿到哪儿,所以从不好意思管别人,也从来没向老师告过状。
事情也不是总是那么顺利,我一直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但是按刚上小学初次亮相的表现其实只能算中游水平。我们刚入学的时候是入的育红班,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预科。育红班要求年满六周岁才能入学。
记忆里放学回家是育红班最快乐的事。别的年级都是下午5点放学,育红班4点多就放学了。最开始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只要一放学,男同学就冲出教室一窝蜂似的往回跑,争着看谁第一个到家。不知道女生们跑不跑,因为跑的太快,来不及关注女生。中间有过大几岁高年级同学说其实放学了不用跑,走回家里就好了,大家也不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年级有一段时间也跑,是为了回家看动画片,那时每天下午5:30是儿童节目时间,中央一台都播放动画片,有《雪孩子》、《九色鹿》、《三个和尚》等,不是连续剧,每天演的都不一样,比较早的时候我们一直叫看木偶片儿。
--
修改:footsteps FROM 60.10.62.*
FROM 60.10.62.*
这一段时间电视上还在播放《恐龙特级克塞号》,我一直觉得班里一个女生和阿尔塔夏公主一样美。她常穿一件浅黄色的透明的纱裙,有一次一个叫小兰的女同学还往她头上罩了一块纱巾,一边笑着一边叫她阿尔塔夏,我还在想,啊,原来其他人也有同感。
那会大部分同学家还没有电视,是去少数有电视的同学家一块看。电视大规模的进入我们那,是我上到小学2、3年级,也就是1990年前后。到了演《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聪明的一休》、《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很多人家里已经有电视了。
育红班寒假考试很多人都是接近双百的分数,我还记得那次第一名是个叫小坤的女孩子。我已经不记得自己考了多少分,只记得名次是23名或者33名,当时有60来名同学。放学回家后,不知道父母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我考了倒数,我心里不服气但是也不好意思反驳——怕反驳了说考了23(33)名也不怎么样啊。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考试很重要,不但有人看,还会有人说,这是我对考试最早的记忆。这个时间是我现在推出来的。还有一件事 也可以证明我的成绩并不出色。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选班长的活动,我们班61人,有个女同学(小欣)得了61票,还有一个男生(西涛)得到了60票,那会觉得他们好厉害,当时那个男生家庭条件又好学习又好。
启蒙阶段还有件有趣的事。我们有个五人男团,立召、我、小飞(鸿飞)、小永(志永)和现召。他们都住在村东头,我小时候常住在姥姥家,姥姥家也在村东,所以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就常在一起玩。现召比我们小两岁,没有同过班,上了小学以后,我们就是四人团了。小飞和小永学习不太好,大概在上完小学一年级后就留级了。在他们还没有留级的时候小永的一次“壮举”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育红班和一年级还在学拼音识汉字,当时老师抽查授课效果的方式是,让同学到黑板前亲自拿着竹竿制作的教鞭,点读老师提前写在黑板上的生字。这样的抽查一直很顺利,直到抽查到小永。这家伙一路坏笑着又胸有成竹的走到黑板前,自信的拿起老师的教鞭,一转身,一抬手,同学们都在等他跟读,结果声音没从嘴里发出,却从黑板上发出来——啪啪啪,顺着他点的几个字,他把老师的教鞭敲碎了!有了小永这一次“梦幻般”的表演,等下一次又抽到小永的时候,有人就在他走上讲台的半路上起哄,“大声点”,结果果然如大家所愿——再次把老师的教鞭敲碎了。大概这就是做坏事的快感吧。除了这件事,平时大家都还是在认认真真的学习。
--
修改:footsteps FROM 60.10.62.*
FROM 60.10.62.*
上到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渐渐凸显出来。二、三年级的那个女老师(小英老师,刘)很喜欢我,说我写的字劲道,所以有时我会帮着老师在课堂上抄抄作业,或者和老师一起去油印考试的试卷,作业本还曾被拿去参加全乡教学成果的评比。我们那时留语文作业要写一张纸的生字,我有时候就抄课文胡乱写写,刘老师也会习惯性给我评一个大大的“好”字,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所以以后能认真写就认真写了。
开始学《自然》、《品德》之类的课程后,有不少需要背诵的内容,有个比较爱表现的同学,总是背的差不多了,就说自己会背了,老师就点名让他背,有时候挺顺利,有时候卡壳了老师就提示一下,整体来说以表扬为主。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应该都能做到吧,只不过是为了更熟练,没有争着去表现。其实背书或者学习,短时记忆往往会让人陷在小聪明里,长期记忆才是能支撑人走得更远的保障。但我的好时光很快就到头了,大概是二年级下学期或者三年级初吧,这个老师怀孕了,学校找了一位代课的男老师(小波老师),小波老师当时很年轻也很飒,现在想来有点像郑伊健或者年轻时的发哥,有时候会带个大墨镜,还会打响指,是那个年代还比较少有的高中毕业生。
说起来波老师还是我的母亲那边的亲戚,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波老师并不喜欢我,甚至可以说是刻意为之。我交的作业从来不被批“好”字,而且我也被安排到了教师的最后一排,和一个“体育”比较好的男生同桌。我曾经找过老师反映问题,但是并没有效果。我和同桌男生(红延)的关系还可以,他虽然学习不好但并不顽皮,有时间我写作业的时候,他就趴在桌上睡觉,也不捣乱。刚开始的时候我一度担心过他打闹会影响到我上课,但是并没有。虽然我们在最后一排,有时候也找借口,什么看不清课堂啦、地不平啦之类的理由把桌子往前搬,把书桌放到过道里,挨着我们班几个一流高手,来蹭蹭班里的大学霸们的仙气。
--
修改:footsteps FROM 60.10.62.*
FROM 60.10.62.*
波老师其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带我们体验了很多以前不曾体验过的。在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入学以来第一次上了体育课,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立定跳远,什么叫短跑,还第一次也是小学唯一一次去乡里参加了体育测试。男生是跳绳、丢沙包和折返跑三个项目,女生应该是跳绳、折返跑和仰卧起坐。班里跳绳成绩最好的是我们给起外号叫“兔子”(小杰)的同学,1分钟成绩200下。之所以叫“兔子”,是因为不但跳绳好,跑的也非常快。我的成绩是100下,而且知道跳绳跳到最后好累呀,手也抡不动腿也抬不起。这个老师也不像别的老师,放学后就匆匆回家,他总是在学校待一会儿,同学们就围在他周围说这说那,于是等老师回去的时候总是有几个小跟班。当时老师最喜欢的就是前面说的喜欢背书的那个同学(小彬),这个同学也跟着老师学会了打响指。波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临近考试的时候有时会给同学们放半天假,所以大家就很喜欢波老师,觉得老师懂得劳逸结合,当然对我来说,更多的贪玩的借口。大概和我持同样想法的人很多,于是同学们私下,就觉得波老师很有水平。
【 在 footsteps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我补充了些小学初中的内容,能调整到前面吗?
:
--
FROM 60.10.62.*
波老师还有一个创举,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就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班干部选举。本来以为还是和上次一样只能有两名同学当选。投票结果统计下来比较分散,波老师就说不只选班长了,10票以上的同学全部当选,就安排了好多名班干部,我记得至少有小欣、小蕊、小召和阿尔塔夏,有班长,有收作业本的,有管课堂纪律的等等。我那会得了9票,差一点点没有入选。自入学以来,我好像就一直担任值日组三组的组长。
前面也说过,波老师并不喜欢我,但是班里同学都很喜欢他,包括我。我曾经还去找老师反映过调换座位的问题,得到了冷遇。所以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我就在其他方面下功夫,期待自己的处境有所改观。作为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可选择的也不多,于是我在作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老师越是不给好评,我就越认真,下次交作业的时候把作业写得更整齐,不蒸馒头争口气,如此连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年以后我妈说我这段时间进步明显。所以呀,世间万事最怕认真。
--
FROM 60.10.62.*
是呀,我们也是好话说尽,求了半天,结果还是被罚了。其实执勤的来的时候,我爸已经把烟头捡起来了,但是还是不行,估计这也是他们个人的“创收”项目吧。
【 在 zhaoxl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不是全国火车站广场保安都很厉害?
: 大学开学在长春站中转,父亲在广场抽了一根烟,丢了一个烟头,被罚10元,而父亲抽的一包烟才几毛钱。
: 那时候10元是我两天的伙食费。
: ...................
--
FROM 60.10.62.*
看来是校友:)
【 在 yi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门口的879路,还有855路吧,直接到天大南开。好像还有个859路吧。。。
--
FROM 60.10.62.*
谢谢,有些话不说出来永远没人知道,而且随着我们老去一些故事也就没有人知道了,这也是促使我写这个文的原因。
【 在 zhuan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握手,感觉很相似的经历
--
FROM 60.10.62.*
谢谢兄弟。
【 在 propagat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得真好,真情实感。希望你现在过得很好。
:
--
FROM 60.10.62.*
是呀,我有个姨是清华本科88级的,家里有三个兄弟,有个姐是中南大学差不多同时期的,家境相对较好。清华的那个姨当时就困难的几乎读不下去,都打算转学到河北师大了,学校没舍得让转,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还能办助学贷款,还有一些高额的奖学金。现在看也是那个姐姐发展的更好。其实出身农村不怕,只要是能达到一般家庭水平,吃饭、穿衣不犯愁,发展就能有无限可能。另外,吃饭穿衣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有人就是没有啊。
【 在 vfivept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的发展受家境的限制太大了啊
--
FROM 6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