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原创]我的外公
前些天听马未都先生在喜马拉雅上的节目“人生记忆”,第一集讲述了他与他父亲的故事,触动良多。每个人从小到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亲人、儿时伙伴、老师、同学、朋友、知己、爱人、儿女,都会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留下多多少少、或深或浅的记忆。时光流逝,人的记忆会模糊消退,为了不忘却,想着应该写下点文字,去记住那些记忆,为那些在自己生命里留下过印迹的人,其实也是为自己。
第一个出现在我脑海的人,是我的外公。
2001年的暑假,外公69岁因病去世,转眼21年过去了。
外公长的挺清瘦,个子也不高,记忆中的他是一个既丰富又有点复杂的人。虽然没有读过太多书却多才多艺、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他会唱戏,应该是村子里戏班的领头人,也会拉二胡,戏班演出时在舞台上负责打鼓;会当泥水匠给人修房子,从土筑墙的房子到水泥砖、红砖的房子都会盖,村子里拆盖房子时的仪式也多是他主持;下雨的季节在家也不会闲着,在堂屋里架上个凳子,找来几根竹子,拿把刀半天工夫就能做出竹椅、竹箩等器物;他懂得天干地支,会算红白喜事的日子,读过幼学琼林,能背诵“天地初开,乾坤始奠。气之清清上浮者为天..”,虽没有强健的体格,却用自己技能和智慧在村子里赢得声望和尊重。他有时也挺暴躁,有段时间常常会跟外婆发脾气,大声呵斥外婆,嫌外婆做的饭不好吃,外婆说他是“雷公”...我猜想他当年自恃聪明过人,却被家庭世事所困,无法走出大山里的村子,劳心劳力大半辈子,养育五个子女,过了天命之年生活中常有困顿或不如意,或被外婆所做的饭菜不可口而触发...后来生病身体不好,就很少见到发脾气了,最后的那些年月里他火气全消,还会时常跟着外婆一起去寺庙里求神问卦,大概是懂得和这个世界和解、也和自己和解了吧。
--
修改:plumblade FROM 221.219.189.*
FROM 119.119.164.*
外公对于儿女孙辈一直是十分的慈爱,甚至宠溺。大约是我七八岁的时候,由于意外摔伤手臂,我开始在外婆家生活了两三年。外婆在家操劳家务,外公经常在外干活,外婆做的饭总是太清淡,吃起来没有胃口,外公有时会用吊锅煮上一锅的面条,他大概是学的镇上小饭馆的做法,每人的碗里放点蒜叶、盐和酱油,然后再把热面汤和面条加进来,吃起来很香。小时候的我有时很是倔强不懂事,夏天早上看到太阳刚出来,以为时间很晚了会迟到,饭也不吃就吵着要去上学,把外公外婆气的不行。有一回,听说乡里正在上映一个叫《孟姜女》的电影,从村子里到乡里的电影院有十多里地,村子里有些人要去看,那么小的我竟也哭闹着一定要跟着去看,外婆怎么都劝拉都不行,最后还是外公发了话,给了我几块钱,同意我跟着大人们去看了,可能是外公看到了我的倔强和坚持,却又给了我理解和支持... 闲暇的夜晚,外公有时会坐在厨房的角落,借着火光教我打算盘,教我背诵算盘口诀,理解怎么快速从1加到10,启蒙我的数学运算,或者讲述他到过村子外面多远的地方,又或陶醉着唱上一段京剧,配上用嘴唱出的胡琴伴奏...等我稍大点农忙的时候,有时也跟着外公到田里去插秧、收割水稻、翻红薯藤,这些农活都还可以做到,但需要从地里挑花生或者去山上砍柴担回来就很困难,外公常常嘲笑我姿势不对,肩膀扛不了东西,太没干活的天赋,怕只有好好读书才行,后来我总算靠读书到走出了村子,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遗憾的是没让他看到我走到更远的地方...
--
修改:plumblade FROM 221.219.189.*
FROM 119.119.164.*
很像啊。我外公也和楼主家的外公年龄相仿,去世几年了。我外公也是文化人,时运不济呆在村子里一辈子。小时候,启蒙我读书学习。他经常很早起床,戴着老花镜,阅读和背诵我的语文和历史课本。
--
FROM 223.10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