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上五年级后,就彻底大了,感觉自己都是大人了。因为当了班长比较引人瞩目,老师课堂提问经常点到我,点到我的时候,接下来经常点她,同学们就经常哄声一片。因为我们俩都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或者说两个人都是非常“正派”的人,所以就佯装不懂,处理的的方式是置之不理,不回避不回应。
我记得那一段时间,很流行抄歌词,很多人都有一个用来抄歌词的小笔记本,阿尔塔夏也有。那会有很多好听的歌,像《戏说乾隆》的主题歌《问情》、《渴望》的主题歌《悠悠岁月》、《新白娘子传奇》里的《千年等一回》、《渡情》,还有一两年前的电视剧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一剪梅》等等。 据说小楠唱的“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个钻天杨”很好听,可惜我没有听过。那一年最火的电视剧是《新白娘子传奇》,最火的歌是《水手》,我帮着好几个同学抄过《水手》的歌词,那个歌词比其他歌都要长,抄过几遍后我也会唱了,还和两个同学一起在班里表演过一次。
五年级时我们增加了很多名新同学。有三名邻村但是外乡的同学来我们这上学,有两位还是兄妹,那个妹妹(丽叶)学习很好。有一节课上我们还为“牲畜”读“sheng xu”还是“sheng chu”争论过。她哥哥比我们大两岁,性格也很好,跟班里的男生很玩得来。另一个女生(慧粉)长得挺漂亮,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学习也很好。还有两位比较特殊的同学,一位是文波,文波同学是本村的,但是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在临乡的舅舅家上的,到了五年级的时候也转了回来;另一位是永强,永强姥姥家是我们村的,舅妈在我们这里教书,当时我们乡中教学成果比较好,所以也转学了过来。这位同学的舅妈其实也是我的舅妈,是我二姥爷家的,也是我育红班和一年级的老师董老师。新同学还有一个来源,当时小学有留级制度,我们的六年级和乡里的初中在一起,所以升学尤其严格,于是升到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新加入了五位(云涛、玉杰、永刚、晓明、永军)上一级的同学。加上中途自己班也有掉队的,所以读到五年级的时候班里同学由61名变成了45名,20名男生,25名女生。班里学习好的同学有少欣、芳蕊、我、晓楠、玉霄、立彬、现召、丽叶、慧粉、永强等,基本上还是自入小学以来成绩一直好的几个,外加转学过来的两三个同学。
我从小就有点自己的想法。我记得有一篇课文是《趵突泉》,讲趵突泉的泉水昼夜不停的涌出,然后课后让用“昼”字组词,同学们都写的“昼夜不停”,我嫌这个词太长,就一直不想写,不知道怎么着脑海中突然冒出“白昼”两个字,我就写了这个词,作业批下来我赶紧打开看,居然对了。那时我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个词,也或许是看电视听到过,但是几率很小,因为这个词用的场合并不多,这是我小时候的一件得意之作。
当班长后,我也有出糗的时候。有一次保老师让背一个大概是一两年前学过的一段大概有几十字的口诀之类的东西,我能想起后面的,开头卡住了怎么也想不起,就在那傻傻的站着也不说话,老师以为我不会背,然后就点了少欣,少欣顺利的背下出来,老师就夸赞了少欣,说记忆力好之类的,当时我都不懂得让老师提示一下。还有一次,保老师让以后读课文用普通话,我们之前一直是拉长音读课文的,有点像古代私塾的吟唱,因为我是班长,第一个就点了我。那篇课文是《梅雨潭》,我站起来后怎么也不好意思读,就那么一直不言不语的站着,老师催了几次,我也鼓了几次勇气,但始终张不开口。大概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老师对我的印象是并不足够优秀,只是觉得我大概是比较用功吧。那个时候我也太朴实了。
--
FROM 6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