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核科学与技术(Nuclear)|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1/1
|
转到
主题:[讨论][建议]关于核裂变与核聚变猜想的补充说明
楼主
|
md2006
|
2022-11-02 11:59:53
|
只看此ID
在工程技术上,我们确实不用考虑重核裂变之后的中间过程,只要能够做出实用的东西就行了。况且这个中间过程实在是太短了,没法细究,只能猜测。但这个猜测是有意义的,对于核能的本源,我们不应该只满足E=mcc以及用比结合能给出的解释,不能老是雾里看花。核能就是质子与中子的结合在一起而释放出来的能量——假如这个猜测可以验证的话,无疑是天边的云开了一扇门......
利用反应堆的中子,采用氟化锂、碳酸锂或者锂镁合金做靶材,能大量生产氚:
li+n→4he+3h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4.8mev,不产生中子。这一反应很有特点,通常稳定的轻核不易裂变,但锂6却是个列外。
这个4.8mev可以看作是中子与质子结合在一起而释放出来的能量减去锂核裂变所必需的能量之差。因为锂6是很稳定的核,中子的撞击不足以使其分裂,必须还要其它能量的补充,故这个能量的释放效率不高,应该是远低于一个中子与一个质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氘核而释放的能量。
海水中的氘是如何生成的?究竟该用哪种速率的中子去轰击氢核(质子)才能够让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氘核呢? 当中子撞击氢核(质子)的时候,因为二者的质量相差不多,所以很容易弹开。想办法将氢核固定一下,如固态的氢,或者是结冰的轻水 。
中子轰击氢核(质子),二者融合在一起形成氘核的充要条件应该是:1,中子的速率要严格匹配;2,氢核(质子)所处的状态要适合,这个“状态”是指氢核存在的形式(单质或者化合物)和所处的形态。以上缺一不可。
另附一个略作补充后的原文
原本认为人类对核裂变与聚变原理的认知已经完备,剩下的只是工程技术的问题。现在看来好像也不是这样的,有必要重新思考:
1,核的裂变不会释放能量,只有聚变才是能量的来源。以铀235为例:由于外来中子的撞击,铀235的原子核分裂为数个碎片,这一过程是吸收能量的,即原子核吸收外来中子的动能;同时,构成这些碎片的质子和中子必然会有一个重组融合的过程,并伴有中子的释放。这个重组融合意味着新的原子核的诞生,这个过程释放能量,是一种特殊的聚变形式(区别于轻核的聚变)。综上所述,核能(即通常所讲的裂变能和聚变能)就是构成原子核的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原子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能量主要以光粒子的形式释放。
2,核能释放量的大小取决于参与聚合(或者说重组)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多少。参与的数量越多,释放的能量就越大。通常所讲的裂变能小于聚变能是因为在单位质量下铀235裂变后参与重组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远小于氘氚聚变的参与量。铀235的质子数与中子数虽多,但参与重组的数量并不多,其中的大部分都不参与。
3,除了已有的技术路线,实现核能和平利用的路径还可以有:a,以氘核为子弹,氚为靶,把经过加速的氘核去轰击氚核。尝试将真空中的电子束在加速器中加速后去撞击氘的核外电子,让撞击后的2个电子同时飞出,以完成氘核的制取。b,利用反应堆产生的大量富余中子去轰击氢核(或氘核)。该方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制取并选择速率合适的中子。只有速率严格匹配的中子才可能发生与氢核(或氘核)的聚合。
--
FROM 223.79.50.*
1楼
|
md2006
|
2022-11-04 08:55:42
|
只看此ID
海水中的氘是怎么来的呢?是否可以人工合成(制造)氘?有人尝试过吗?
--
FROM 223.79.50.*
2楼
|
topbobi
|
2022-11-28 13:30:22
|
只看此ID
找本《原子核物理》看看
【 在 md2006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工程技术上,我们确实不用考虑重核裂变之后的中间过程,只要能够做出实用的东西就行了。况且这个中间过程实在是太短了,没法细究,只能猜测。但这个猜测是有意义的,对于核能的本源,我们不应该只满足E=mcc以及用比结合能给出的解释,不能老是雾里看花。核能就是质子与中子的结合在一起而释放出来的能量——假如这个猜测可以验证的话,无疑是天边的云开了一扇门......
: 利用反应堆的中子,采用氟化锂、碳酸锂或者锂镁合金做靶材,能大量生产氚:
: li+n→4he+3h
: ...................
--
FROM 111.196.133.*
1/1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