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 认证专家 发表于 2013-4-17
所谓新一代CFD软件都是吹出来的。XFLOW和Powerflow都是基于粒子方法,而FLUENT,ccm之类的是基于有限体积法。他们都是流体求解方法,不能说是新一代软件。
隋洪涛 九品主簿 发表于 2013-4-17
研究不多,xflow与powerflow是求解波尔兹曼方程,而FLUENT和Star-CCM+是求解N-S方程。FLUENT和Star-CCM+发展多年,综合来看相对完善,应用较多。Powerflow计算量巨大,很少有人使用,只有个别的大企业在用,如长安汽车。xflow出来得最晚,客户较少。
-----------------以下转自知乎----------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9488354
郭志鹏老师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研究基于LBM和大涡模型的新一代流体力学求解器,并开发出了国内首个SAAS化的压铸模拟仿真软件,本身代表了流动计算算法的最高水平。
郭老师写过一篇文章科普CFD求解器,欢迎阅读: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9445213
----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04993/answer/283653259
为什么powerflow这么火?
最近几年的AIAA会议上power flow这套程序特别火。他们是用LBM的方法 而且可以做很多复杂的算例,当然主要是低马赫数下。据我现在了解 powerflow在汽车和航空领域都很厉害, 但是据说licence卖的很贵。提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请懂powerflow 或者LBM 的人来探讨一下 LBM在工业界的应用前景,以及技术难点在哪里。如果能讨论一下为什么EXA公司能做的这么成功就更好了。
(CFD搬砖人士前来回答了)
1、首先对于风噪,对于我们在项目很多节点有很紧的企业,计算速度很重要,256核,整车模型(机舱,底盘都有),算半车,我们服务器主频不是很好,一天就算完了,然后第二天Linux上提后处理命令,第三天下午报告就能发出去。
2、我用了两年多,感觉最方便的是直接在玻璃表面就能区分湍流载荷和声波载荷,这样我就能结合频谱很容易的判断是湍流载荷引起的还是声波载荷引起的还是A柱两侧气流分配引起的。然后再返回到流场中去优化气流加速,优化尾涡掺混,优化一些倾角等等。其它软件波数分解出来的频谱我觉得没这个直观
3、里面的FIND模块是他们的专利,可以输出空间升功率分布,更容易根据这个来做一些流场的判断或者给NVH部那边一些密封层级的建议。
4、其实请过专家的企业会觉得,风噪外流场改型就那几个方向。我刚开始也这么觉得,现在做了七八个车型,越做越想哭。经验值是不能满足造型师天马行空的思想,现在我镜柄加厚也能优化好,但是还是拿不准得用powerflow来验证我的优化方案。当然做的越多,烦恼越多。平衡风阻,风噪,水污染等性能,做风噪的时候考虑法规限制,工程TI限制,A柱障碍角等等,前端下视野等等,这些死的BP是不够用的,还不得不用powerflow来算几把
5、今年年初更新的5.4a版本,里面多了算水污染的模块,做了两个车型的优化,觉得也挺好,spray,镜柄后方的污染三角区,雨刮的拖拽效应,都能算出来,车身侧面和背部关键区域和路试结果还挺像。
6、风阻方向,尤其是最近新能源车态势这么猛。电动车底护板可以做的很平,这样尾涡都是各向异性很强的大涡,风阻的波动很大,如果考虑升力的话就更麻烦了。用powerflow和其他软件对比下来,时间平均的涡和雷诺平均的涡有时候差别还挺大的。所以如果考虑升力,车身稳定性这些的话我现在都不放心,都要用powerflow验证一下。
7、说到智能驾驶,车彻底接管方向盘的时候,侧风稳定性会越来越重要,流体三维瞬态和Adams虚拟试验场实时耦合的话,这计算量就又回到计算效率的问题了。
~~~
从greenhouse windnoise到hvac windnoise已经离不开powerflow了,对于排气系统马赫数高一点的排气噪声也能算,BP不一样而已。
简单增加下最新的体会,有人用其他软件和我做同一款车型的风噪,那个人只会按照我之前的报告出方案,从他的分析结果根本看不出优化方向,为了和他较劲,我反其道而行,不提减薄镜柄,完全按照造型大爷的想法优化的,也能优化的很好,试验已验证。
~~~
涉及到HVAC windnoise的部分,目前还很不懂,不敢乱说。不过里面边界的设置很有意思,包括之前算风振的时候,怎样调节泄露量对风振的影响,怎样考虑柔性壁面的影响,感觉powerflow里面的设置都很巧妙
~~~~~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04993/answer/66236562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AIAA上paper恰恰是因为Powerflow和LBM的前景不明朗。Powerflow目前还是一款半成熟的CFD软件,它的求解器和LBM到底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这个话题现在还算得上学术问题。另一方面,Powerflow降低了做LBM的门槛,也是导致paper产量上升的原因一款好的商业CFD软件恰恰应该是工业界用户多而paper相对少(udf另说)。说明这款软件的能力我们已经了解透彻,可以大胆使用了至于Powerflow在工业界的大客户也就是Embraer和Tesla。后者并没有多少高端的需求,前者我怀疑只是部分实验室尝试了Powerflow,需求不大。所以我不认为它已经是一款成功的商业软件。几年内死掉一点也不奇怪至于LBM,之前一个链接说得大多数很有道理,但NS方程那段不敢苟同,有兴趣不妨了解一下LBE的推导过程。很多人都说LBM好,常见的说法就是三板斧,易于并行,适合多相流和复杂外形,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不认为他在这些方面强过传统方法,比如你并行也没比Rans或者Les简单太多啊,而且D3QN 的 LBM的控制方程简直庞大,计算量一点不小,最关键的你要知道,LBM的物理本质还是NS方程,所以你说Rans解决不了的问题靠LBM就能解决?不合理啊。何况高马赫数LBM还得炸。现阶段还没有一个水平较高的中立阵营,这些争论恐怕还是得看以后。只能说,就我的体验而言,LBM在研究上有独到之处,不至于消亡。但是你一定要问我优越不优越,我还是要说现在看起来LBM不优越,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编辑于 2015-10-04
【 在 haixiangli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有没有人用过?
--
FROM 10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