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之二
博弈论的书里总会说熟人社会和生人社会,从前家里的一个亲戚在一家大厂工作,于是装修的时候各个工种的同事就各显神通,几乎只花了材料的钱就装修完工。后来就到我家装修了,找的是个老乡,两个人干了所有的活,前后花销三万多,这其中包括了所有的家具和部分电器。到我装修的时候,好处是各种需要花钱的地方都有明细账目可查,坏处是花钱如流水一般了。这个过程也许就是熟人社会解体,人际关系转型的过程了。曾经遇到一个在美国生活的朋友,他家的马桶堵了异物,找工人疏通的价钱和买一个新马桶的价钱几乎一样,买新马桶还包安装,于是他买了新马桶。他觉得在中国肯定不是这样,我想告诉他的是:不久的将来也会这样了。
其实开始筹备装修的事情还是很早的,只是房子一直在出租,就没有付诸实际。大处是好说,但一到细节问题就很纠结了,比如找装修公司还是装修队就是个问题。我们最初的想法是找一家大的装修公司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但是身边装修过的朋友们都极力劝阻,说装修公司既要价高,又不一定能保证质量。有同事说自己的房子就是找公司做装修,而公司又把工程转包给小包工队,而后又拖欠包工队的工资,于是包工队就停工了,如此损失还是自己的。当然,我觉得装修公司并不都如此,但还是听了同事的意见,开始谋划找一个装修队。
于是又有同事来出谋划策,说只要在网上发布一条求装修的信息,就会有无数回复,选择很多。这是网络化的生人社会,博弈论恐怕没计算到这一步。他还帮我在水木社区发了求装修的帖子,留了我的邮箱,随即问题从难于寻觅变成了难于选择。一天之内收到的邮件有四十多封。我就从这许多邮件中选了若干网络评价好些的,打电话过去,所有的装修师傅都可以免费上门测量,然后报价,随后约了五位师傅,装修就这么开始了。当时还是二月中旬呢。
测量的过程不用细说,有一个人来的,有两个人来的,有埋头测数的,还有不时给我些建议的。选择就是这样,面对数字和面对个人,感觉不同,问题也不同。我的缺点是面对数字的时候疑问会很多,而面对人的时候又很容易过于信任,而疏于防范。后来他们都发来了报价单,一家明显高出其他家,一家明显低,二者被排除,其他三家出入不大,左右权衡,定下现在的工长师傅,姓律,是个山东人。有时候对于人的看法随主观感觉出入非常大,是不好量化的。
没选择的就不说了,选择了的也是一家小公司,网上叫老孟,大名叫祥盛伟业,让我想到《建党伟业》,看来野心是有的,看网上的口碑也还不错。后来接触的过程中,他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说因为在网上小有名气,所以已经有人冒用老孟的名字了,让我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老孟的签字,我赶紧查看,果然没有……一个小疏忽生生把自己说成了假的。他要把合同拿回去补签,我说还是算了,等着看装修效果吧。
后来听说一件事,据说装修工人每天的工资是两百多,一个月工资轻松到5k,我先是惊讶,这样的工资和我也没差多少,之后觉得又很平常,毕竟,用马克思的话说这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没有贵贱之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报酬趋同可能也是一个趋势,就像我那位美国朋友的感受。而其这样的社会结构也会更稳固。
--
修改:wjwbk FROM 121.18.126.*
FROM 121.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