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您要知道材料里的甲醛释放规律是这样的,温度低湿度低不释放,温度高湿度大释放。气压低,不释放。室内浓度大,不释放。浓度低又释放。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严格一点没有问题,人为的创造条件来加速甲醛释放。对于检测来讲,已经偏离了检测的意义了。同时标准里也明确要求了检测的温湿度条件,夏季开启空调22-28度。可能很多人忽略了。密闭时间越长,甲醛浓度愈高,标准里面规定的密闭12小时。就是模拟时间使用情况,因为每天起来,要开窗通风,这是大部分家庭的习惯吧,(不抬杠哈哈)。因为我们现在检测就是为后续的处理做基础的,如果人为因素导致室内检测甲醛含量高很多,可能就使用一些比较硬的手段去处理,可以想象比如喷雾治理,这些药剂的引入室内,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可能我们在大部分情况下,正常居住环境下检测的结果,有可能是不严重的,可以使用相对温和的方法去处理。所以,对于检测单位来讲,让业主自己去定条件,有点不讲究了。比如冬天检测时,业主由于暂时不去住,可能室内温度在17、18左右。此时检测结果,甲醛肯定时低释放的,检测结果浓度也时偏低的。可到了入住后,或者到了夏季,这个温湿度升高后,甲醛浓度肯定释放增加。有可能超标,而我们业主却不知道。。。。所以,我们的观点就是,对于室内空气检测,既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最大情况下,符合实际居住条件。而不是认为的去干扰,扩大。说的有点多,感谢您的回复,这里主要是对知识行业交流沟通,没有任何偏见。如果有的话可能伤到别人,再次作揖致歉。
【 在 babyeye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我不同意啊,因为我也找CMA认证机构检测过,检测条件一般是让业主自己定的,并不是机构定的。楼主应该是本身正好是高温天,又想严格一点,所以导致在高温和密闭时间长的情况下检测的
--
FROM 111.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