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vv说得果然没错
里面很多结论,与贴出的文件冲突
【 在 huiweics 的大作中提到: 】
: 结论:A和B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相同
: 一、基本养老金构成分析
: 根据《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基本养老金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40.*
看看deepseek怎么说
### **二、基础养老金的计算**
**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北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核心指标**:**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退休时北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具体计算步骤**:
1. **计算每年的缴费指数**
某年缴费指数 = 该年本人月缴费基数 ÷ 该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缴费基数通常为本人工资,上限为社平工资的300%,下限为60%)
2. **计算平均缴费指数**
平均缴费指数 = (历年缴费指数之和)÷ 实际缴费年限
3. **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退休时北京市上年度社平工资 × 平均缴费指数
【 在 veriloghdl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223.104.41.*
还是直接看北京市文件吧
【 在 RaZRo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看deepseek怎么说
: ### **二、基础养老金的计算**
: **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北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40.*
对的,大家都拿这个案例问12345就行了。
不要做只配拿鞭子抽的人,要做高知。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换一个比较方法,甲乙二人,年龄相同,同时毕业,同时退休。甲毕业后第一年参保一年,然后停保,退休前15年又连续参保,共参保16年。乙毕业后一直未参保,退休前15年开始参保至退休。
: 假设二人的最后15年的...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111.196.190.*
如果你去了解一下你说的这个人,就知道她是一个典型的缺乏理性和逻辑性的人。
她说的话,我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但是,她说的字,我一个都不信。
还是得自己去找答案!
【 在 veriloghdl (猥琐的工程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
发自xsmth (iOS版)
--
※ 修改:·alm 于 Mar 31 22:27:44 2025 修改本文·[FROM: 223.104.41.*]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223.104.41.*]
修改:alm FROM 223.104.41.*
FROM 223.104.41.*
那最亏的是不是12月份参加社保,1月退休的。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吧,我也是后来才反应过来到底啥叫应缴,而且那个东西只要有一个月就是一年。。。
:
--
FROM 114.246.236.*
是否这样理解,以当前政策为例:同样两个人比方都50岁退休,都是20岁开始工作,a是20-35岁之间没交社保,36到50岁交了15年社保。b是20-35岁交了社保,36-50岁没交社保。假定社平工资每年都1万,两人工资也一直都是稳定的1万。看起来应该一样吧。实际a的基础退休金要高。因为他的应缴年限是36-50岁,就是15年。b的应缴年限是20-50岁,是30年。
【 在 veriloghdl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14.246.236.*
那就是我!
我的预计延迟退休就是在一月份
首次社保是11月份
【 在 leeseon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最亏的是不是12月份参加社保,1月退休的。
: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是吧,我也是后来才反应过来到底啥叫应缴,而且那个东西只要有一个月就是一年。。。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3.*
不要做人身攻击啊,我觉得vv是很理性的人
【 在 alm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去了解一下你说的这个人,就知道她是一个典型的缺乏理性和逻辑性的人。
:
: 她说的话,我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3.*
我北京连续缴20年了,如果想领上海的退休金,得去上海缴几年?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去看了看上海社保局的文件说明,还真是的,上海的计算公式特别清晰明确,就是交了多少就算多少,还是很厚道的。。。而且上海的企业过渡系数是1.2,也比北京的1好。。那个过渡期间虚账实记除120不知道跟北京这边的过渡期间实缴系数乘年限哪个多。。。总之直觉上好像是上海的更友好些,不知道北京这个公式是谁想出来的主意。。
--
FROM 223.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