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人活七十古来稀。”这是古人对于人们平均年龄的一种认知,当时由于
社会发展、医疗水平以及社会因素等等,七十岁是很多人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在如今
的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愈发提升,七十岁基本已经是很常见的年龄了。
不过我们还是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老人在年龄到达七十岁之后,身体状态会明显地下
滑,然后渐渐走向生命的终结。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此时的他们精神和心理压力过大。
我们可以借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来看待这一现象。弗洛伊德认为,
在个体渐渐成熟的过程中,会经历身体成熟、自我成熟以及形成社交体系三个不同阶段
。
身体成熟指的是个体生理和内心的逐渐发育完成自我成熟指的是个体会逐渐对自己形成
某种看法形成社交体系指的是在家庭及社会中形成某种地位一、身体成熟必经之路:内
心状态的衰老
在前文提到的三个阶段当中,不同方面的变化协同配合,使得个体经历一个完整的、全
面的成长变化。但是身体上的衰老都不算真正的衰老,一个人真正的变老可以视为是其
内心状态的衰老。
很多人在七十岁之后就会有这种情绪:自己老了,不中用了。
心理学以及医学相关的研究也印证了这种说法,年逾七十岁的老人往往会在这些方面存
在明显变化。
1、身体感官上的变化。
众所周知,人们年老之后,身体的各种器官都会出现功能上的衰退以及老化,最为明显
的就是视力、听力、嗅觉等等的衰退,这种明显的变化会让个体十分沮丧。
2、其次是一种接近心理和思维能力的功能退化。除了一些器官的老化,人在变老之后还
会出现一些思维能力、反应速度上的退化。当然,对于很多新鲜事物难以接受。
3、除了生理上和内心的变化,情绪的变化也是一大显著要点。很多老人在七十岁之后会
产生一些容易急躁、不耐烦的性格变化,就是因为内心将自己与年轻人划分出了界限。
4、意志力大不如前。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和精神都有所退步,所以在做某些
事情时,会难以坚持,甚至很多时候难以坚持是由于自己内心的一种抗拒情绪的存在。
5、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下降。年老之后,无法再和年轻时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对某
些事情做出立刻的反应,甚至会变得呆滞,迟钝。
6、性格会变得乖张、难以捉摸。还是因为自己将自己与外界分割开来,老人们往往会不
想与人交往,而是自己独处。所以有时会变得比较古怪。
总的来说,这些变化的原因也就是个体不断暗示自己,让自己去接受自己已经是一个“
没用”的老年人的心态在作祟。
二、个体间差异主导一种被遗弃感
其实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衰老,都只是稍微影响生活当中某些事的完成度。
最为致命的一点是,有的人会将自己与家人、与外界甚至与整个世界形成对立,认为世
界已经将自己遗弃,自己应该被淘汰,所以内心十分消极。
一次两次也许没有什么影响,但长此以往,这种消极情绪会导致自己始终不能理性面对
自己的年龄变化,从而被过于沉重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压力所累,每天郁郁寡欢。
其实我们只要知道,无论自己之前的经历与成就如何,都与自己今后的经历不再产生联
系就可以了。就像埃里克森所说的,个体在其年老时由于回首前半生,种种失意涌上心
头,才会觉得失落。
三、社会以及家庭关系改变
我们知道,个体在社会和家庭当中扮演很多的角色:首先是父母的子女,其次才是自己
伴侣的另一半,是自己子女的长辈,是自己工作单位的一员,是朋友的亲密关系等等。
我们的一生都要在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度过。当我们年老,到达七十岁之后,
我们的社会角色会发生一些变化:自己不再能够主导一些事情,渐渐需要去依赖他人—
—自己的地位渐渐变得边缘化。
此时的这种变化也会导致一些个体产生消极的情绪,例如自己不再能够主导生活了、自
己不再被人需要了、自己已经“没用”了等等。
所以与其说老年人在与病痛作斗争,不如说是在与心理状态和情绪作斗争。拥有积极的
情绪以及正确的认识才是顺利度过晚年的关键。
--
FROM 113.11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