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杭州102岁老奶奶的生日,福利院一住就是53年,今天把最好的祝福给她
九派新闻严选
2021/09/24 21:3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通讯员 刘小惠
今天(9月24日),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活动室里很热闹,桌上摆放着鲜花、生日蛋糕和寿桃,还时不时传来“陈奶奶,生日快乐”的祝福语。
当天的寿星是102岁的陈长根奶奶。
陈奶奶穿着喜庆的红色中式服装,笑着,不停地向为她祝寿的人合掌作揖,表示感谢。
陈奶奶是杭州人,中年时期丈夫不幸过世,留下无儿无女的她独自生活。为了糊口,她辗转杭州多地,最终到了一户蒋姓人家当帮工。
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给她的身心造成了创伤,渐渐的,她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出现了问题。
虽然热心的蒋家人十分同情陈奶奶的遭遇,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但是几年下来,经济条件一般的蒋家,不得已写了一份申请书向当地的民政部门求助。1968年1月,陈奶奶被安置到了市民政局直属单位杭州市残老福利院(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时称)。
这一住,就是53个年头。
蒋家的申请书
一份申请,两本病例,三次搬迁
“老人就是一福院的活历史”
刚来福利院的时候,因为经历了苦日子的陈奶奶身体底子弱,抵抗力也不好,虽然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却也毛病不断,光是病历本,就记录了满满两大本。
奶奶的病历本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她又出现右下肢的严重溃烂,溃烂的地方每天都会流血流脓。院内医生带陈奶奶到上级医院就诊后,被建议实施截肢手术。陈奶奶得知后就说了一句话,截肢还不如要我的命啊。
看到陈奶奶坚决的态度,医生们决定带她回院,先用院里的医疗资源全力治疗,实在不行再考虑截肢。
此后,院里的医生每天都会检查奶奶创口的治疗情况,护士也坚持为她清创消毒。整整五年的治疗,多年行动不便的陈奶奶终于能自己走路了。
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陈奶奶经历了一福院的两次搬迁、三处新院址。从桐庐分水院址到余杭瓶窑院址再到如今的余杭仁和过渡点,陈奶奶亲历了一福院从老旧房屋到新楼林立、从设备简陋到设施齐全、从单一照料到多元服务的转变。
作为一福院最长寿的老人,陈奶奶一直被院里的老人和职工称做“活历史”。
陈奶奶个子不高,背部微驼,脸上的皱褶中似乎什么都藏得住,又什么都放得下。
四代护理员,代代传承,共侍期颐
“老人很可爱的,就像自己的亲奶奶”
自从老人进了福利院,就有护理员负责照料她的生活,到现在负责照顾她的李扣萍,已经是第四代了。
李扣萍形容陈奶奶最多的一句话是“脾气很好”。她是从2013年开始照顾陈奶奶的,陈奶奶基本没和她发过脾气,老人不太爱说话,平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好的”,“无论我们帮她做了什么,她都会说一句谢谢。我每次听,都觉得她是真心实意地跟我说的,觉得很温暖。”
每天,在自己的房间里,陈奶奶都闲不住,一会儿捋平被子,一会儿帮着摆摆杯子,“要是看我们衣服的领子没弄好,也会主动帮我们捋捋直。”李扣萍说,别看奶奶年纪大了,洗脸、洗澡、穿脱衣服,包括毛巾、水杯、饭碗之类生活用具的清洗,都能独立完成。
很多人说,老人老了就像孩子一样,但在李扣萍眼里,陈奶奶更像亲奶奶。“有时候我们帮奶奶梳头发或者换衣服,奶奶会一把抱住你,靠在你怀里。”
老人100岁生日的时候,李扣萍联合班组一起给奶奶送了围巾、护膝等礼物,“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何况是百岁老人呢,陈奶奶就是我们一福院的宝贝。她现在虽然记忆力不太好了,但每天都笑开花,我们看了都很开心。”
李扣萍说,只要岗位不变,她会一直陪着陈奶奶,即使有一天离开了,一代又一代的一福院护理员们,也会接住接力棒,让奶奶在这里颐养天年。
【来源:钱江晚报】
--
FROM 180.1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