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宗倩倩
昨天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接力比赛中夺冠,这不仅是中国代表团的北京冬奥首金,也是范可新职业生涯的首枚奥运金牌。
赛后采访,范可新泣不成声:“我等了这枚金牌12年。”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这12年里的日日夜夜都是如何度过的。
范可新,199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这里诞生过杨扬、王濛、刘秋宏等6位世界冠军。
小时候的范可新,家里并不富裕。爸爸妈妈一个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一个修鞋摊,便成了这个家的全部。板房只有10来平方,搁上下铺。
而范可新选择去学体育,只是因为修鞋的爸爸听客人说,学体育好,用不了多少钱。于是妈妈带着范可新来到市体育场,跑了三圈的范可新被选中了。
入冬后,市体育场游泳池冻成了冰,便是孩子们难得的训练场地。每天凌晨4点,范可新就要起床上冰,穿着150块钱买的普通冰刀,鞋大脚小,总是回到家就累得直接就睡,妈妈在一旁心疼得流眼泪。
进入到哈尔滨的省基地集训后,范可新住的是半地下,吃饭用的是茶缸,没有饭桌。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新的营养却有些跟不上。队里只供应学费,但冰刀运动服等都需要个人负担——家庭困难让小可新一度面临辍学,或放弃速滑。
但范可新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这些困难,她都熬了过来。
2010年,刚满17岁的范可新被正式召入中国国家队。仅仅5个月后,英国谢菲尔德举行的2011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传出捷报,范可新在女子500米决赛中一鸣惊人夺得冠军。
作为国家队重点培养对象,范可新在世界杯系列赛、世锦赛500米都有上佳表现,随着比赛经验的逐渐增多,她的出发技术、弯道能力和冲刺技巧都堪称世界一流。
但是一枚奥运会金牌,却让范可新等了整整12年。
2014年索契冬奥会,第一次参赛的范可新虽然夺得了1000米银牌,但她的目标是500米金牌。拥有个人世锦赛500米冠军总数高达5个的范可新,原本是那届冬奥会这一项目最有力的金牌争夺者。
遗憾的是在500米半决赛,范可新意外摔倒,她的冰刀磕到冰面,最终以1分24秒431的成绩无缘决赛。
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范可新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领军人物,她在500米单项和3000米接力都出现了重大失误。
在夺冠最有希望的500米短道速滑中,范可新开场就犯规,虽然第三个撞线,但因为犯规被判成绩无效。
3000米接力,范可新在交接的时候碰到对手,被判犯规,中国队的成绩取消。
所以,范可新在平昌留下了巨大的遗憾。范可新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根本就不敢谈平昌冬奥会,“一想起来就哭得不行”。
北京冬奥会是28岁的范可新的最后一届了,家门口的这枚金牌,范可新终于拿到了!
接下来,范可新还将继续出战500米。继续冲吧,范可新。
--
修改:wangdachui FROM 222.85.207.*
FROM 222.8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