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符合越多北京发音特色的就是北京话,比如
1,大量词汇儿化,部分单字词使用时必须儿化,且儿化承担一定的语法功能。北京话比起中古汉语,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而通过对某个音节进行儿化,通常会把这个单音节词根封装为名词词性,据此可以对单音节词产生某种区别。如,“shi4”这个音对应大量的汉字,但是如果儿化成“shir4”,则只能是名词词性的“事儿”。
2,存在部分字在口语中弱化到面目全非的程度的懒音。通常是声母是卷舌音(zh,ch,sh,r)的字弱化为一个儿化动作,比如“老师”读成“老儿”。除此之外,其他懒音并不系统化,呈孤立存在,如“西红柿”中红的声母弱化为略带声门化(就像阿拉伯语的字母‘ayn那样)的零声母、“我们”,“你们”,“他们”弱化成“wom”,“nim”,“tam”。“我们”还可能发成“姆们”。
3.1,存在大量轻声,且轻声有辨别词的功能,但目前发展并不完善。使用轻声的话,北京话可以区别“皇帝”和“黄帝”、“智利”和“智力”,等等,但这样的轻声规则并不统一,并非所有人都会遵守这些规则。
3.2, 双音节词,如果第二个字是轻声,则第一个字的元音会拉长。
3.3,某些时候轻声会把一个音节弱化为辅音韵尾,一般发生在特定辅音碰上各自的特殊元音时,如,“豆腐”会念成“douf”;“意思”念成“yis”。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元音的拉长最为明显。
4,前鼻音弱化为鼻化元音,但仍然能和后鼻音相区分。这一点实际上是华北(包括河北和山东)的共同特点。
5,w在部分元音(如e、u)前读成v。
6,“去”字在放在地点之后的时候读成“qi”并发轻声,如,“哪儿去啊您?”读成“哪儿气啊您?”
....如此等等可以总结出一系列 发音特点
此外就是北京话里的特殊用词,这方面就不讨论了
【 在 cr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比如大张伟,地道土著
: 但在节目上,大部分时间,大张伟说的是普通话
: 个别情景,他才冒出北京腔儿
: 这中间的区别,只需要一个尾音,大概只有北京人能整明白
#修改自zSMTH@SM-N9860
※ 修改:·rasper 于 Feb 9 13:58:27 2022 修改本文·[FROM: 218.70.207.*]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218.70.207.*]
修改:rasper FROM 218.70.207.*
FROM 218.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