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书院是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后海之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2011年9月28日,辛卯金秋,古都北京,什刹海风光分外旖旎,古刹广化寺更添华彩,装饰一新的什刹海书院高朋满座,北京广化寺方丈兼北京西城什刹海书院(以下简称什刹海书院)常务院长怡学大和尚在落成开业仪式上首先致书院建设报告,截至2025年5月,书院登记状态正常 -- FROM 39.149.187.*
《陆氏易解》一卷,明姚士粦所辑。呉陆绩周易注也。呉志载,绩所着有《易释玄》,《隋经籍志》有绩《周易注》十五卷。《经典释文》序录作陆绩《周易述》十三卷。《会通》一卷。新旧唐书志所载卷数与《释文》同。原本久佚,未详孰是。此本为《盐邑志林》所载,凡一百五十条,朱彝尊以为抄撮。陆氏《释文》、李氏《集解》二书为之然。此本兼采京氏《易传注》为多,而彝尊未之及。又称其经文异诸家者,履帝位而不疚,疚作疾。明辨晢也,晢作逝。纳约自牖,牖作诱。三年克之惫也,惫作备。今此本皆无之,岂传写又有异同欤。彝尊又言曹溶曾见有三卷者,则后人辑陆氏《易注》之本,或有多寡详畧之不同,未可知也。昔宋王应麟辑郑氏《易注》为学者所重,士粦此本虽不及应麟搜讨之博,而掇拾残剰,存什一于千百,亦可以见陆氏《易注》之大畧也。绩字公纪,呉郡呉人,官至郁林太守加偏将军,事迹具呉志。士粦字叔祥海盐人,周亮工书影记其十三而孤,年二十犹目不识丁,寓居德清姜氏家,姜始授以句读,晚乃卓然自立,盖亦奇士云。 -- FROM 39.149.187.*
《周易辨录》·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周易辩录原序 予久蒙幽系自以负罪深重忧患惊惕之念即夙夜而恒存也困病中日读周易以自排遣愚昧管窥或有所得则随笔之以备遗忘岁月既久六十四卦之说畧具矣因名曰周易辩录系辞曰困德之辩也吾以验吾心之所安力之所胜何如耳若以为实有所见而求灋于古人焉则吾死罪之余万万所不敢也杨爵书 -- FROM 39.149.187.*
《周易集注》来知德 易自孔子没而亡至今矣。易亡者何。以象失其传也。故先之以象。此则六爻大象也。诸象则详见易经字义。伏羲之卦主于错。文王之卦主于综。故次之以错综。文王周公系辞。皆不遗中爻。至孔子始发明之。故次之以中爻同体者。文王之序卦皆同体也。一卦有一卦之情性。一爻有一爻之情性。如乾性健坤性顺。此一定不移者也。若有一爻之变。则其情性皆移矣。如乾初爻变则为姤。姤之情性。与乾之情性。相去千里。故情性之后。继之以六爻之变。六爻既变。则即有错综中爻矣。故六爻变之下。复注错综中爻。六爻变后。犹有错综中爻何也。盖天地间万物。独阴独阳。不能生成。故必有错。而阴阳循环之理。阳上则阴下。阴上则阳下。故必有综。则错综二字。不论六爻变与不变。皆不能离者也。若无错综。不成易矣。故六爻变后。复注错综。而中爻者亦阴阳也。故继之。若地位人位天位者乃三才也。故又继之。四圣千古不传之秘尽泄于此。学者能于此而熟玩之。则辞变象占。犁然明白。四圣之易不在四圣。而在我矣。 -- FROM 39.14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