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北京人买房能力逐年上升
2013年,北京GDP 20 330 亿元,人均GDP 97 178 元。2021年,北京GDP 40 270 亿元,人均GDP 183 963 元。
基本上,这8年的GDP和人均GDP都翻了一番,是当年的2倍。
2013年12月,北京城区平均房价40 342元。2021年12月,北京城区平均房价61 254元。大约1.5倍。
--
FROM 5.10.138.*
北京暴涨的区域有几个,比如海淀山后,比如望京、亦庄。但是水木人不会关注朝阳四五环和丰台的大量房子。东三环潘家园到现在还有5万一平的。
【 在 kankan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城区均价对比感觉不真实
: 除非郊区房数量庞大,才能把均价平均下去
: 比如马连洼2013年2万多,2021年10万
--
FROM 5.10.138.*
丰台南三环东路,100平,南北通透,有电梯,才500多万。
【 在 spritesw 的大作中提到: 】
: 丰台和石景山是不是也不贵
--
FROM 5.10.138.*
你还可以举80年代数据。
【 在 tiancaik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 07-08-09年左右数据。望京基本没有过1万的……
: 现在基本10万左右。翻了10多倍。
: 13年时已经涨了不少了……
: 工资大约3500-4500之间,到今年翻了也就一倍吧。
#发自zSMTH@SM-G990B
--
FROM 5.10.138.*
前面几个都是网上找数据,我说一个我自己的。
我2013年6月买的双榆树北路36平,210万,单价5.83万。
现在,双榆树北路38平,报价518万,单价13.63万。
就算按照报价成交,也只有2.34倍。
【 在 awa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 你提到的【但是水木人不会关注朝阳四五环和丰台的大量房子。东三环潘家园到现在还有5万一平的。】
: 他们在2013年的房价是多少呢?是否上涨不止1倍呢?
:
--
FROM 5.10.138.*
我关注水木房产得有快十年了。
我在朝阳区查找下来价格合适,且热度很高的房子,比如潘家园,CBD,大望路,四惠,在本版几乎没人买也没人卖,连租的都不多。
因为水木毕竟源自清华,海淀的高校和高科技行业也是最密集的。水木的人,海淀的比重肯定是最多的。所以房产北边到昌平,南边到丰台,中间是海淀和西城,东城都少,朝阳就更少了。
【 在 old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问为啥水木人对朝阳四五环的房子不感兴趣?。。
: 东四五环我感兴趣。哈
:
--
FROM 5.10.138.*
跟东边比起来,海淀确实比较村。
【 在 oldgirl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边可能资源和产业相对贫乏一点吧。确实人也不能守着门口菜场过,还是要融入城市的节奏的。
:
--
FROM 5.10.138.*
这个房子现在单价13万,在中关村双榆树一带也是极高的了。
北京房子的各种“标签”,并不重要。北京房价基本上是轮涨的。很多分析家头头是道地说了一大堆,最后也没有人去一一验证。
根据我的观察,硬伤房也是一样涨。
典型的,比如说租金和升值是一对矛盾,租金高的升值慢。这是很多房评人(包括今天都有文章这么说)的共识。还有,不要买公寓,包括70年公寓也是升值慢。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CBD的阳光100,100平的公寓,2017年左右还是400万,现在900多万。它的升值能力在全北京也是第一梯队的。
还有像皂君庙之类海淀原来的洼地,说是小学不行,产业不行,房子老破,现在单价也是10-13万。
再比如丰台,全体共识最差的地方,看单价现在也是低,但是看升值率呢?以石榴园附近的慧时欣园为例,2016年前后100平是300万,现在是600万,升值能力并不差。
【 在 redap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主要问题是房子质量吧,如果当时买新房或者次新,涨幅应该会大很多。
--
FROM 5.10.138.*
只有两点不合理。
这也不合理,那也不合理。
【 在 Flip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GDP代替收入是否合理
: 用人均代表中位数是否合理
--
FROM 5.10.138.*
要么你检索能力不行,要么你在说谎。百环花园,就有60几平米的,单价还不到5万。
其他如松榆西里、弘善家园、华辉苑、劲松六七八区、华威西里……简直不要太多,从50平到135平(我只看非普的房子),多得是。
【 在 awa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LZ 没理我。
: 我找到潘家园5万一平的那几个小区了。都是200平+ 30层+ 3梯8户的小区,住户90%是商住用途,而非住家,临街,导致价格上不来。
: 这些小区当年价格也低,13-22年涨幅也有1倍多了。
: ...................
--
FROM 5.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