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耐用消费品,每一套房子销售出去,基本上都有几十年的生命,不会轻易退出供给。这是它与普通商品最大的区别。
房地产也是大宗消费品,金额巨大,往往影响一个家庭的资产变化和幸福感,所以也天然带有投资属性。
耐用+大宗,两个属性决定了房地产的长周期,这是很难靠人力改变的。一个人每天都要买菜买肉吃,但通常一辈子只能置业若干次。
我们首先设想一下,在自然发展或者说稳定的房地产市场,一个家庭和地产打交道的正常经历。
大概是经过几年十几年的积蓄,然后贷款购房,再经过几年十几年的积蓄和奋斗,还完贷款后再置换或者重新购买一套。一辈子大概和房子打交道也就是两三次。
而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房地产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无法提供具体的图线,但是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想象一下这个时代里的人心变化和房屋的供求变化进程。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比较懵懂,08年4万亿后是一个节点,一线先开始疯狂,短短一两年内实现翻倍,此后经过两年修整,北京随着六号线等新地铁线的落地,沿线地产又掀起一轮爆炒,再然后就是15年以后的一轮暴涨,经过3轮洗礼后,北京人的认知房价已经是永远涨或者对房价麻木了。二线我不确定是否启动更早,但显然2015年以后也开始起飞,然后是三四线。总的来说,到前两年基本上全国人民都被地产泡沫洗礼,更重要的是差不多所有的中国家庭,不论在什么级别的城市,基本都经历过一轮购房经历,起码在我所接触到的亲戚朋友圈子里是如此。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北京的人口控制已经很多年了,三四线的人口流出也是,而不论是在一线,还是二三四线,新房的供给却是每天都在增加。
所以现在的房地产问题,最核心的还是过剩了,过剩到国家不得不自己出手收储的境地。
现在回头看,和08年相比,政策鼓励可能差不多,但是时代早就变了,当初北京还有城市化空间,还有不断流入的人口,二环三环那时候还有很多新盘呢。十几年过去了,人口基本稳定或者略减,这十几年新建的房子都沉淀到总供给增量了,并且未来几十年都很难退出。
再回首2012和2015年,这次的政策也完全刺激不出当年那种感觉了,哪怕现在的政策更激进。
--
FROM 120.24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