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人民币在北海道买170㎡一户建。”
“20万人民币拿下京都百年町屋。”
最近我的手机被日本买房的捡漏视频刷了屏。
以超低价格获取全球最宜居国家之一的美丽房产,听起来就像社畜猝死前的最后一场美梦。在34年来日元汇率的低点上,全球缺房的年轻人都在涌向“廉价日本”。
价格低得就像超市里临期处理的半价西瓜,中介递合同的速度比居酒屋老板上毛豆还利索,这种好事儿通常都是骗局的前奏。
然而日本房产的“BUG价”竟然是真的。
在国内,最令人艳羡的案例莫过于“日本摄影师尼鹿”分享在小红书上的购房经验。
她在北海道著名旅游城市小樽买下了一栋170㎡的一户建,只花了3.5万人民币。
这个数字甚至不够支付北京三环内一平方米的首付,却在风情旖旎的小樽换来了春花冬雪的窗景。
“楼下就是公交站,距离市中心小樽站10分钟公交车程”,临近便利店,而且基本不需要再装修,拎包即可入住。
澳大利亚滑雪爱好者Matt Guy也用不到100万日元(人民币5万元),在新潟县著名滑雪胜地妙高高原买到了一栋漂亮的小别墅。
当时80多岁的房主夫妇充满爱意地向他介绍了这栋房子:“进来吧,进来吧,我会告诉你这所房子的优点。夏天,你打开这扇窗户和那扇窗户,微风就会吹进来。这扇窗户能获得最好的阳光。”
Guy很快决定,这就是他想要的地方。
不仅拥有冬季丰厚的雪量,四季不断地天然温泉,而且非常方便:“我家旁边就有一家寿司店,旁边还有一家荞麦面店。步行 15 秒就到邮局,步行35秒就到医院。”
有人对日本的印象还停留在拉面60一碗,西瓜不敢敞开怀吃的昂贵阶段,有人已经用买五菱宏光的预算,在日本不动产网站拍下整栋町屋。
日本似乎真的正在成为“廉价日本”。
即便抛开那些或许有些极端的案例,回归平均值,日本房价依旧显得眉清目秀。
对比全球其他大城市,东京、大阪、名古屋,日本三大主要都市圈的房价都堪称慈悲。
日本不动产研究所发布的“国际不动产价格租金指数”调查显示:
如果将东京港区元麻布的分户出售住宅的每坪(3.3平方米)单价定为100,那么大阪为68.2,上海为165.6,纽约为144.6,伦敦为207.5,最贵的香港是268.2,比东京高出一点五倍还多。
更别提日本现在兑美元的超低汇率——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正是在日本买啥都划算的时候。
不光是富有的欧美人和中国韩国人,就连不那么宽裕的在日打工人代表越南人都开始在日本大量购入房产。
他们专门扎堆日本人嫌弃的地块儿,在那些“步行15分钟内没有公交”的地区,只需要1000万日元,也就是不到50万元就能买到一栋不错的独立住宅。
如果对于周边条件和房屋健康的要求再放宽些,那么甚至还有不少0元购的机会。
很多无人居住的“空屋”正在以0元的价格超值转让,这些房产可以在各种名为“akiya bank(空屋银行)”网站上找到,仅需支付几万元的赠与税和登记费用,就可以认领回家。
专门登载0元空屋信息的网站“大家的0元房产”上,有人0元买到过2000多平方米的柏青哥店,有人0元买到过4层的超大旧超市,还有人不光0元得到了北海道山林中的一栋4LDK大别墅,还顺带获得了5000多平方米宅基地和4000多平方米山林。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种捡漏神话流传在全球各种语言的社交网络里。人们窃窃私语着那座如同幻梦的东方岛屿,那个可能让买房成为现实的应许之地。
日本房地产从业者最先感受到,外国买家越来越多。他们中有人挥舞着大把钞票,买下东京最新建成的高档公寓,也有人小心翼翼地挑选廉价的空屋。
日经新闻2023年统计发现,过去5年中,从海外流入日本国内住宅的资金额增加至4倍。
日本房地产市场像一座正在融化的冰山,不断析出令人咋舌的廉价标的。
外国买家的热情甚至直接带动了沉寂已久的东京房价,去年东京成为全球房价增速最快的主要城市——
不过即便如此,它还是一片价格洼地,因为起点还是便宜。
--
修改:Acui FROM 117.129.53.*
FROM 117.1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