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为啥青们感觉的跌幅大都低于实际跌幅
第一种情况是拿现在的报价和原来的价格比,这是最低级的误判,显然在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平台之后,房价下跌时很多房主不想主动降价卖,仍然按原来较高的平台价格挂。道理很简单不多说了
第二种情况是关注偏差,这些年涨的多跌的少主要是有热点属性的区域,尤其是学区属性。东西海三区总体来说涨幅高跌幅小,尤其是其中头部学区,确实跌的较少。但东西海三区二手房成交量只占北京市二手房总成交量的20%多,只是青们重点关注显得突出。这个理由虽然合理但得出的结论不能反映整体形势。
第三种情况是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严格比对一个小区同户型的最高成交价和最低成交价,这种算法往往实际也是低估跌幅的,尤其是对于成交量小的社区来说,低估的还很多。因为很多社区最高价最低价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很可能没有成交,实际成交的是次最高和次最低。那说没有成交你凭什么说这是最高价最低价呢?因为要看形势,你社区所在区域一个阶段同类型房子成交的房价大部分到了那个位置,那么即便没有成交的社区也应该认为按以往与其他社区的价格比例,到了那个位置,而不是单看实际成交价。
--
修改:JINKLA FROM 111.201.144.*
FROM 111.201.144.*
每个人体感不一样,因为关注的房子区位价位不一样,我感觉跌的不多15%-30%的样子。
有些房子不实地看不知道为啥成交价那么低,二手房一房一价,税费 交易方式 户型是否临街 顶 底 甚至窗外景色 能拿出来对比的条件差异太大。
--
FROM 111.33.248.*
要不你再看看我啥意思
【 在 kw123456789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说,除了金德月。
: 西城其他片区(以大部分小区为例),现在价格,跟去年相比,怎么样?
: 跌没跌吧。跌5%-10%。没多说吧。
--
FROM 111.201.144.*
还东西海呢
现在东城已经不是学区了
【 在 JINKLA (金坷垃)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种情况是拿现在的报价和原来的价格比,这是最低级的误判,显然在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平台之后,房价下跌时很多房主不想主动降价卖,仍然按原来较高的平台价格挂。道理很简单不多说了
: 第二种情况是关注偏差,这些年涨的多跌的少主要是有热点属性的区域,尤其是学区属性。东西海三区总体来说涨幅高跌幅小,尤其是其中头部学区,确实跌的较少。但东西海三区二手房成交量只占北京市二手房总成交量的20%多,只是青们重点关注显得突出。这个理由虽然合理但得出的结论不能反映整体形势。
: 第三种情况是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严格比对一个小区同户型的最高成交价和最低成交价,这种算法往往实际也是低估跌幅的,尤其是对于成交量小的社区来说,低估的还很多。因为很多社区最高价最低价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很可能没有成交,实际成交的是次最高和次最低。那说没有成交你凭什么说这是最高价最低价呢?因为要看形势,你社区所在区域一个阶段同类型房子成交的房价大部分到了那个位置,那么即便没有成交的社区也应该认为按以往与其他社区的价格比例,到了那个位置,而不是单看实际成交价。
: --
--
FROM 123.24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