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假设,才能有正确的分析方向。
班上文科生太多,一点分析能力都没有。
码农都有哪些?然后再分析这些码农是不是能拿到户口,然后再说和房价的关系。
码农一般在体制外。
40+的码农,一般来京较早,20年前有北京户口的不少,即使当年没拿到户口,积分落户是这批人的首选。这些人参加工作早,财务状况较好,基本都有了自住房,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改善住房和学区房。北五环外上地、清河、西北旺和永丰是他们的选择。
30-40岁的码农,这批人比较惨。红利有些人吃到了,但是也经历了房价的飞涨。这批人分层很严重。能力强的,在大厂担任中层或者有自己的事业,这批人的需求和40+的类似。能力或者机遇差的,基本快要离开了,因为相比苟在北京看不到希望,老家或二线城市更有发展的空间,而且孩子也大了,等不下去了。这些人购房需求基本没有。
25-30岁的。这个要看原生家庭成色。很多30左右的博士基本都能拿到京户,看看人社局每期公示的名单,名校理工科博士一直都是北京欢迎的人才,户口窗口期一直为他们打开着。但是购房,基本要依靠家庭的首付支持。原生家庭支持力度大,可以一步到位,西北望永丰很多博士在购房。如果学历不给力,原生家庭也一般,基本就是在京几年游,逐渐都会离京。
如果本身没有户口就会关注另一半是不是有这个资源。体制内是好,但是待遇一般,码农虽然辛苦,待遇相对高些。码农家庭很多选择体制内稳定+体制外赚钱这个策略,所以不能单看码农自己的户口。
【 在 strikerlw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北五环高房价是不是没有延续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I 9」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