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泥泞中的种子,孤注一掷的执念
春光灿烂,风吹动窗帘。林泽的账户上躺着189万人民币,换成稳定币后刚好26万多U。他没着急入场,而是坐在旧阳台上的藤椅里,静静看着WLFI的行情。
——依旧是那个数字:0.015U,一动不动。
已经过去两个月。
在币圈,这种价格的“稳定”,从来不是褒义词。相反,这意味着它毫无人气,毫无成交量,甚至连庄家都懒得做图。
群里已经炸了锅,但不是狂欢,而是讥讽。
「浪哥带你飞」:草,锁一年不能交易,这是特普的“数字ZZ捐赠”吧?
「链上黑猫」:我查了,他们白皮书写得牛逼,什么Web3.0全球共识层,但背后根本没人,合同一堆锁仓协议,典型的传销逻辑。
「搬砖龙王」:说实话,我连0.005都嫌贵。还0.015?纯割韭菜。
「币圈扫地僧」:我朋友在湾区,说这项目是
川川阵营用来XQ的
别说47U,一毛五都没人接。
林泽默默看着,面无表情。
这群人,和上一世一模一样。
讽刺的是,上一世的他,就是这群人之一。甚至他还发过一篇长文《项目没人、代码烂、锁仓死,WLFI是我见过最笨的盘》,那篇文章后来被删了三次,还有不少人加他问要不要清仓止损。
而现在——
他却拿着一生的全部,准备ALL IN这个“锁仓骗局”。
不是他疯了,而是他知道,这段“无人问津”的冷寂期,正是最适合悄悄布局的黄金时刻。
47U的神话,就是从这些质疑声中生长出来的。
下午三点,林泽站在银行门口,脸上挂着冷峻的微笑。
他穿了一件干净的白衬衫,和这座城市的普通白领无异,唯一不一样的是,他手里握着一张冷冰冰的USDT地址二维码。
他没有分钱包操作,也没有脚本搬砖,因为他知道——真正能起飞的机会,不是靠技术抢的,而是靠认知提前卡位的。
26万U,全部打入WLFI官方的冷启动钱包,一笔未留。
他看着链上回执确认的那一刻,心跳微微加快,却没有丝毫犹豫。
“锁仓一年,才能交易?”他低声自语,“正好,让世界忘了我,让时间酝酿利息。”
他在心里默念:
“0.015U,每一秒都在被人嘲笑,但也每一秒,都离奇迹更近。”
晚上,林泽回到住处,独自打开一瓶廉价的白葡萄酒。
一边刷着“链启未来研究院”的聊天记录,一边把2025年下半年即将爆发的全球区块链金融政策、以及“川川链化竞选捐赠”相关事件逐条写在日历上。
他清楚地记得,再过三个月,CNN将爆出“川川竞选团队筹得2亿美金数字资产”的新闻,其中大部分正是来自WLFI的锁仓销售。
那一夜之后,市场彻底炸裂,媒体争相报道,政客频繁发声,WLFI直接从0.015U被爆拉至0.18,再到1.4U。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启程。
而林泽,比所有人早了整整两个月。
他关掉群消息,把手机丢在一边。群友还在笑,币圈还在骂,市场还在冷。
他却已经完成了他人生最关键的一笔押注。
一屋静默。
月光洒落在他淡然的面孔上,如同预言中的旧神,注视着黎明前的混沌世界。
他轻声呢喃:
“风雨欲来,而我,已先埋下种子。”
未完待续……
--
FROM 27.15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