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江浙?怎么看着是三四十年以前所有农村的常态。十几年前在江浙农村待过一个多月,一处处的工厂遍布,河里流的是颜色明显不正常的水,人都充斥到工厂里而不是田野里,乡间小路居然修成简易十字立交,两三层的住宅和大面积农村道路硬化。当时感慨的是江浙农村的工业化,进厂不进城,所以人均产值和亩产值显然不是北方农村里的庄稼和果木所能比拟的,这是两种时代的农村。如果卤煮说你老家的江浙不是这个样子,要么你老家比较偏远欠发展,要么是你记忆中的老家。北方农村因为缺少产业,还多半处于传统状态,但这是不得已,如果打工可以在老家而不必外出,大家毫不介意机器轰鸣和污水奔流。那时就觉得这种工厂化的农村,其实不就是早期,几十,上百年前的城市,所以直接进入城市就是跨越了这这个时间进入了未来。附带说一件感慨的发现:在那里分别从某都到县级市,到镇和村的几级看过来,发现镁铝的层次随着级别而明显下降。村里在镇小工厂的会计女,那长相和嗓音搭配起来,再结合甩脸子的表情神态,很刺激人。当时就想,城市真是在按级萃取各种资源。
【 在 superwjc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清北留北京打工的人一辈子生活质量估计还不如江浙村里的一条家养狗的生活质量高。
: 全靠着面子及延迟享受这种价值观在支撑,每天挤着地铁,在拥挤人群及写字楼穿梭。没有自由奔跑土壤草地溪水,没有满地打着滚着小兔子小猫小狗嬉戏打闹的闲情逸致。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so guud」
--
FROM 1.2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