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爬山
Chris @ 2005-10-22 19:30
最近在一期《读者》上看到关于爬山的文章,说为什么有些人如此喜爱爬山,一个纳西族的
专门给职业登山队当导游的说了一番话,大致意思是,“我爬山时候最痛苦了。可我喜欢回
忆,从山上下来后的一个礼拜,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哪儿也不去,回忆爬山过程中的细节
,那是最美好的时候” 看了非常有共鸣,我也是这么想的。
山仍在那里,而我们只是给自己一个时间,与自己对话。
我们为什么去爬山 [ Date: 2004-11-13 10:36:28 | 作者: 李满强 ]
我们为什么去爬山
这样的山是很常见的一种,它一般距离你旅居的这个城市不会太远,坐十几分钟的公共
车就到了山脚;或者它干脆就在城郊,你可以在不经意中悄悄地抵达。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不是建筑了一些庙宇,人类文明的烙印太深太明显的山,它们俗气
太重。这些山一般不会有什么耐人寻味的好名字,因为到这里来的大多是市井凡人,所以它
们就一直没有成为某个典故的机会。
但这恰恰是它的独特之处!来吧,牵着我的手,咱们去赴这次与山的约会。
其实,这些被我们谓之为山的事物,很大程度上只是些较大的土丘而已!这就在于你怎
样来看它们了。若是你心中有山,那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若是你心中无山,连骆驼也可
能说成是肿了背的马,更何况是区区一座小山呢!尽管不起眼,这些山总会有她漂亮或不漂
亮的服饰,那会是几株平凡的树,一些不知名的乔木,盘绕得错综复杂的藤。最为常见的,
则是那些盈不过尺的草。因为这树,这藤,这花,这草,这山便有了勃勃生机,有了它存在
的价值。这种山上一般是不会有流水的,而它唯一的语言,则是间或一两声清脆的鸟啼。树
虽不密,山虽不深,但你却只能闻其声,无法见其踪,这是鸟们的机智,也是山的妙处。
而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你的现实意义在于:你在这里可以跳出原来的圈子,以一个局外
人的角度来审视过去形形色色的你,是是非非的你,可以暂时地远离尘器,使你的耳目、身
心得到片刻的体憩和宁静,为你的重返尘世作一番准备。
山是博大的,它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干部,是处级还是局级,只要你能来赴这个约会,山
都会以它的宽厚与热情来容纳你。从山的胸怀里,你能找到自己在楼群与人流中寻觅了好久
却无法找到的东西,但切记不能呆得太久,太久—了容易迷失你的本性;山是独立的。山是
驿站,是屋檐,是雨天里的一角布伞,而你只是过客而已。你可能超过山的高度,但永远抵
达不了它深邃的内部。山是山, 你是你,你怎么能成为山的主人呢?
不过这里的每一株草,一朵花,一声鸟鸣,在你看来都不亚于一剂良丹妙药,可以治愈
时下的一些都市流行病:失恋症,精神错乱症,身心疲惫症,升官发财妄想症等等。
我来山上的时候,是一个早春的黄昏。那天或许是受到了某种启发,或许是得到了山的
暗示。总之,我是信马由缰地穿过城市宽阔的广场,纵横交错的马路,曲里拐弯的小巷,然
后就到了山脚下,我看到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那慈祥而充满爱意的目光使我内心深处
急剧地掀起一股想哭的欲望。我不假思索就抓住那些草木的根茎,开始攀登。在山顶上,我
像虚脱了一般无力倒了下去。久久地,久久地不肯起来。乍暖还寒的风送来腐草的气息,夹
杂着一股阳光的味道。后来,我又陆续经历了山的种种好处:随意潇洒的秋风,淡泊从容的
桃花,野草恣意的葳蕤……有—天我看到一个山民骑着毛驴一路叮叮当当地走来,那种随心
所欲的旷达与自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我在刹那间才真正悟了:
山,在这时候便成了一种境界。
作者: 李满强 | 阅读全文(45)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FROM 202.1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