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大概是2000年吧,WHO公布了一个叫做SWI的东东,就是现在大行其是的标准体重指数。
这个指数的计算方法不算很困难:SWI = Weight / (Height ^ 2) (kg/m^2),哪怕是心算也能算个八九不离十了。
按照WHO的标准,SWI在19-23(F)或20-25(M)之间为正常体重标准,若超过上限,就属于肥胖,低于下限则判为瘦弱。
且不说SWI这个类似于计算人体密度的公式是否科学——毕竟,比那些按照年龄来计算体重的公式要科学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有一定的区段,它毕竟还是按照一个特定人群的平均值来下定义的。它抹杀了种族、地区、环境、自身特质差异对人体肥胖的影响(据说WHO最开始是将标准统一定为19-24的,那连性别差异也抹杀了)。
虽然说WHO是个国际组织,SWI也是一个所谓的国际通行标准,但是很显然。目前国际上的所谓“国际标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实际上的欧美标准。
看外国的电视镜头,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常常能够看到街上走着一堆堆大腹便便的胖子,也许,在中国本来显得很臃肿的一个人,到了美国就会淹没在肚皮海之中了。所以也不难想到,按照这样一个总体营养过剩体态发福的人群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能否运用于中国。和欧美人相比,中国人在种族、民族、地区、环境、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方面都有千差万别,硬套SWI的所谓标准,只能是笑话一个了。
偶的观点是,jf是个人的事情。即使你按照SWI计算处于正常范围,只要你认为你的体重已经阻碍了你的运动能力,那你就可以jf,而不必有所顾忌。
拿偶自己来说,SWI = 63.5 / 3.14 = 20.2,显然是处于正常范围内,而且是低于平均值的一个指数。但是在平常的体育运动中,由于缺乏缎练,明显觉得有些强度大的项目有些力不从心,因此认为自己需要jf,目标定在57-58之间(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因为jf真的需要太多太多的毅力了……)
不但是不同的人群不能混用SWI标准,甚至在不同的个人上也会有差别,也许同样是一个高度,同样是一个体重,有的人需要jf——因为身体的多余重量成了运动的负担,有的人就不需要jf——因为长期缎练,身体成了运动能力的供给,而有的人甚至需要增重——如果因为某些原因(e.g. 贫血)而身体不足以支持运动的话。
偶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个SWI的标准,如果听说了,算算作为参考是可以的(毕竟这还是比较科学的一种计算方法),不过可别被它的所谓正常值区段给迷惑了哦~~那是欧美国家特定人群的标准~~~~
--
FROM 219.224.19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