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录 第一部 魏斯一家 1-5
埃里克•道夫日记
柏林
1938年11月
冯•拉特昨晚去世了。海德里希的办公室半夜打来电话,我立刻穿上制服叫来出租车。
我们等车的时候孩子们醒了,他们走进厨房,玛特正在那儿为我准备新鲜的咖啡。他们揉着眼睛看起来挺害怕。大街上到处都是喊叫声、玻璃碎裂的声音。
我试图向八岁的彼得解释,在法国一些坏人杀死了一个德国好人。
“他们为啥要杀他,爸爸?”
“嗯……他们邪恶,疯狂。”
玛特把彼得拉到身边,把他长满金发的脑袋搂在怀里。“彼得,他们是犹太人,是坏人,他们想要伤害咱们。”
我接着说,“会有人收拾他们的。”
劳拉问:“犹太人都是坏人吗,爸爸?”
“绝大部分都是。”
“爸爸要去收拾坏人了”,彼得说,“就是为这个他才戴着手枪。”
劳拉哭起来,她才六岁。“妈,我怕。我不让爸爸出去。”
无论什么样的危机,玛特都能应付自如。她使孩子们安静下来,把他们哄上了床,然后帮我穿上制服夹克,穿好靴子,扎好皮带。
“事情会怎么发展?”她问。
“报复已经开始了。我们不能再让哪个犹太疯子产生刺杀帝国外交官的念头。”
“他们不会让你……”
“我?玛特,道夫少校是海德里希的文书。而且这看起来像戈培尔【1】导演的一出戏,他嫉妒保安处的风头。”
街道上的嘈杂声又一次传进屋子——一大群人行进的声音,他们唱着《霍尔斯特•威赛尔之歌》【2】。我听到远处有玻璃碎裂的声音。玛特侧着脑袋倾听。“这些事情能对你的前途产生什么影响?”
我说我不会为了向上爬而向犹太店铺的窗户扔砖头。我不是打手也不是流氓。她问那么我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我是个职员。我们俩又要争起来,我可没有在上班前争吵的兴致。但玛特坚持她的观点。她力劝我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建议,为海德里希出谋划策。如果说我不是个街头打手,那是因为我有脑子。她坚持认为上司聘用我是因为我的脑子,现在正是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
她说得对。我猜想惩罚犹太人的大规模行动正在计划中,我也将参与其中。我知道通常的计划都太琐细了。组织联合抵制犹太人卖的商品、驱逐出境、剥夺财产,都是这种事情。我签署文件,发布命令,但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我最接近“执行”的时候是去警告魏斯大夫,那是个简单活儿。“执行”对我没有多少吸引力。我能理解海德里希对犹太问题的关注,但我思绪混乱,意志不坚。对,要采取行动。但是什么样的行动?由谁来动手?日出之前我离开家去上班时,这些思绪在脑袋里乱成一团。
一整天海德里希都在不停的将下级官员召进唤出,他对戈培尔手底下的恶棍们抢在警察前面单独实行报复狂怒不已。他的冲锋队【3】正在砸碎犹太店铺的窗户,殴打犹太人,烧毁犹太教堂。所有这些都没有事先通知希姆莱和海德里希。
我经常在我的办公桌上吃午饭。我难得到海德里希的专用餐厅里享用为他精心准备的午餐。今天他情绪不好,看到我独自吃饭,呷着咖啡,他看起来对我有了兴趣。可能他下面直接为此事负责的部属令他失望,他想找人谈谈。
“道夫,吃完午饭后进来一下”,头儿说。
他极少邀请我单独到他的办公室。不知什么缘故,我感觉到这是玛特一直要我寻找的机会。我狼吞虎咽的喝完了咖啡,进了海德里希的办公室。他立即大骂戈培尔。他心里充满了对“那该死的瘸子”的藐视。
我说在对冯•拉特的暴行之后采取报复是必要的。他似乎对我说出自己的观点很吃惊。
“对,但是要由我们来动手”,海德里希说,“用警察的铁腕来完成。所有的外国人,包括外籍的犹太人,都不能受到骚扰。不能烧毁不属于犹太人的财产。我们应该把有钱的犹太人抓来做抵押,让他们赔偿损失。对他们实行保护性拘留,或者类似的办法。”
真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尽管戈培尔夸夸其谈,大吹大擂,他也不过是一个蹩脚的电影剧本作者,海德里希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智者。
“设想一下让我们自己的人接手”,我说。
“穿着党卫军制服?就应该这么干,道夫。”
“不能那么干,先生。扮成老百姓,不打旗子,不戴徽章,也不用唱歌游行。惩罚犹太人,逮捕可疑分子。但要表现出这是德国人民义愤填膺,自发的起来反对犹太布尔什维克分子的阴谋。”我的话滔滔不绝。
我解释说应该发电报命令各地的警察不参与行动,他们可以谨慎地站在一边儿袖手旁观。命令他们相机行事——当然,这就是说,他们不要干涉示威者,就是我们的党卫军。
海德里希在对我微笑。“道夫,这才是我欣赏的懂法律的头脑。发命令吧。我们不会因为这个惹上不好的名声,而且又借着戈培尔自己搞的把戏把他挫败了。”
“多谢你,先生。”
“穿着便装。好主意。愤怒的老百姓。干嘛不这么干?我们手里控制着整个国家。德国人知道警察的势力。他们喜欢压在他们头上的权力。”
我们的谈话结束的时候他告诉我由少校升到上校的申请材料很快就能通过。
今天——1938年11月10日——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就在今天我打破了沉默,完成了玛特一直以来对我的期望。就像海德里希一直在等着我开口说话的那一天一样。现在,危机爆发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我的聪明才智。
似乎为了庆祝我得到重用,就和夫妻两个齐心协力打拼事业时候的劲头一样,今晚我和玛特充满激情地做爱。玛特做爱的时候一直瞻前顾后,腼腆羞涩。她在守旧的北德长大,父亲严厉,母亲羞怯(今晚她告诉我她直到十六岁才知道性爱的过程,还有小孩子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
但是我大胆行动的态度激发了我们两个的欲望——正是这种态度和我的才智,使我在海德里希——这个人属于德国最令人敬畏、最位高权重的阶层——面前获得了提升。我们无所隐藏,无所回避,在一种新的爱意激发之下仔细爱抚着彼此的胴体,这种爱意正和我新的地位相一致。
注释:
【1】戈培尔:约瑟夫•戈培尔(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5日—1945年5月1日),纳粹德国时期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出生于德国西北部小城莱特(Rheydt,1975年因行政区域调整并入蒙兴格拉巴贺市)一个劳工阶级的虔诚天主教家庭,由于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导致脚部的残疾(所以下文称他“该死的瘸子”),也因此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免服兵役;但是戈培尔自幼成绩突出,尤其在写作与演说方面表现优异,海德堡大学毕业后于1921年在波昂大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并且担任记者。戈培尔在威玛时期开始与纳粹党有所接触,并且于1924年担任报纸“自由民族”的主笔,不断攻击犹太人出版者;1926年接掌国社党柏林党部;1927年至1935年创办“攻击日报”(Der Angriff)并自兼发行人;1928年当选国会议员;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掌权,3月13日戈培尔由国社党宣传部负责人身份出任“国民启蒙宣传部”部长与“全国作家协会”主席,在宣传中不断攻击“颓废艺术”、犹太艺术家,有系统铲除犹太人对德国文化生活的影响力,并将所有媒体编入国家控制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戈培尔也成为重要的战争宣传角色之一。在1945年4月苏联军队进逼柏林时,戈培尔也号召柏林市民捍卫首都。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在自杀前与艾娃布劳恩结婚,戈培尔为证婚人之一。1945年5月1日,戈培尔与妻子玛格达在毒死自己的六个孩子后亦自杀身亡。——引用自维基百科。
【2】《霍尔斯特•威赛尔之歌》:纳粹歌曲。歌颂纳粹早期的“烈士”霍尔斯特•威赛尔。
【3】冲锋队:冲锋队的德文原文是Sturm-Abteilung(国民冲锋队),简称SA,是希特勒(Adolf Hitler)于1923年创立的组织。组织负责人罗姆(Röhm),成员穿黄色卡齐布军装,右袖戴万字袖标。创立初期负责维护党内会议,后发展到扰乱社会安定,以至“啤酒馆政变”后被短时间取消。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冲锋队成员数量已经超过德国国防军(Reichswehr)达到几十万人,长刀之夜之后开始衰弱,被希特勒抛弃,成为普通国民组织。二战时负责维护德国本土与一部分占领区,1945年瓦解,在纽仑堡国际审判中被判无罪,是非犯罪组织。——引用自维基百科。
--
FROM 58.20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