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原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副司令,中将军衔,是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军最高级
别将领,1949年1月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
杜聿明的改造很难,他表面上客客气气,但身为国民党军方面军统帅级的人物,思想上
对我党很抵触。直到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杜聿明才真正受到灵魂震撼,思想改造真正迈
出实质性的一步。
一、被俘后唯求一死
1949年1月10日夜间,杜聿明集团被包围在陈官庄已二十多天,国民党军已经全无斗志,
只待解放军发起最后总攻。
邱清泉、李弥等高级将领也都丧失了抵抗意志,分头突围。杜聿明只带着副官卫士十来
个人,向西走出陈官庄,因为部队太乱,走不出去,又转到东北。
解放军都在追击大股国军,没有人注意到杜聿明这一小队人。副官尹东生保护杜聿明躲
到一处战壕里,尹东生给杜聿明剃了胡子,劝他不要灰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杜聿明万念俱灰之际,也没有想太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任尹东生拉着跑。
跑了二十多里路,还没跑出包围圈,解放军部队仍然人如潮涌,到处冲击。杜聿明等人
与一队解放军遭遇,旋即被控制住,询问是哪个部队的人。尹东生假称是华野十一纵队
,押了几个俘虏送过来。
解放军士兵看情况不对,大喊放下武器。尹东生和卫士们慌了,都放下武器。杜聿明知
道瞒不住,激愤涌上心头,当即拔出手枪,顶着太阳穴就要开枪。尹东生连忙抢走手枪
。
这时解放军士兵已经看出不对,便把他们都看押起来,请保卫干部过来审问。
起初尹东生一直给杜聿明打掩护,说他是国军第十三兵团的军需官,叫高文明。
杜聿明也浑浑噩噩地跟着扯谎,但解放军干部明显很有经验,看出来这个高文明心事重
重,便不再理会尹东生,让杜聿明现场写出来十三兵团六大处长的名字写出来。
杜聿明毫无准备,写不出来,便打岔说:“您贵姓。”
解放军干部说:“我姓陈。”
见杜聿明顾左右而言他,解放军干部更加怀疑,又问不出什么结果,便把杜聿明关到一
间磨坊里。
杜聿明自感没有出路,执拗的劲头突然冲了上来,顺手拿起一块石头,往脑袋上猛砸,
想一死了之,给蒋介石做最后的忠臣。
看管的战士迅速夺下石头,送到野战医院救治。
这么一来,杜聿明的身份就不言自明了,淮海战役中俘虏的国民党将领,很少有自杀的
。此事惊动了陈毅,陈毅指亲自询问辨认,终于确认了杜聿明的身份。此后,经过逐级
后送,杜聿明与大多数国民党被俘高级将领一样,到了北京功德林,接受人民政府的改
造。
二、身体病治好了,思想病却没治好
杜聿明身上有很多病。
据他自述,有腰痛结核、风湿、神经痛、胃溃疡等,最严重的是一侧肾脏坏死。1948年
打辽沈战役时,杜聿明就已经痛到卧床不起。
但蒋介石对他器重万分,一会儿要他到东北解决危局,一会儿又请他主持徐州大计,俨
然是国之干城、擎天之柱。杜聿明对蒋介石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也以党国最后的救星自
诩,强拖着病体指挥作战。一定程度上说,他的肾病就是累出来的,从小病拖成了大病
。
进入战犯管理所后,人民政府本着宽大为怀、思想改造为主的原则,对杜聿明实行了极
为人道的管理政策。他身体有病,就用小汽车载着他,到北京最好的医院诊治。平时生
活上,管理所对杜聿明特别关注,针对他虚弱的体质,给他开小灶,提供足够的营养。
尽管解放之初物资比较匮乏,杜聿明的小灶,每天都能保证一磅牛奶,时不时还能吃到
红烧肉、炖鸡和鱼肉。
杜聿明自己都感叹,这伙食待遇,比他在徐州“剿总”的小灶标准都高。
管理所的生活很规律,读书学习,撰写心得体会,每天有固定的放松时间,早睡早起,
压力小了很多。这样下来不到一年,杜聿明的一身病,居然好得差不多了。
但他思想上的“病”,却没有见好的迹象。
杜聿明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方面军统帅,国民党军在辽沈和淮海两大战役,总的战略指
导、战役指挥,杜聿明既是设计者又是推动者,虽然被蒋介石不断微操弄得面目全非,
但毕竟凝聚了杜聿明不少心血。
现在共产党要他悔过,承认自己是反动的、错误的、落后的,这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彻
底否定。
说起来,这比韩信的什么胯下之辱,都要痛苦万分、绝望万分。他如何能低头承认?
他虽然表面上谦和平静,思想上却一直坚决地回避改造,拒不参加集体学习,拒不进行
批评和自我批评,处处和别人不一样。
再加上他脑子里还有那么一点封建愚忠思想,以蒋介石的学生和孤臣自居,对管理教育
一直漠然视之。功德林里的人——不管是管理干部还是国军战犯,都说,杜聿明是花岗
石脑袋。
有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
杜聿明的顽固和执拗,思想根源在于他在军事上的自信,甚至有些自负。他始终认为自
己的军事战略没有问题,之所以失败被俘,是蒋介石越级指挥、国军内部派系倾轧所致
,而不是解放军有多能打。
谁也没想到,杜聿明这个思想疙瘩,竟然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涣然而释。
三、抗美援朝胜利彻底震撼灵魂
军事上看不起解放军,其实是当时大多数国军被俘将领的共识。
所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功德林里悄然出现了一股怪怪的空气,杜聿明、文强、黄维
、宋希濂等人,都想看解放军的笑话。
杜聿明只看不说话,有些思想抵抗较为激烈的,则直接议论志愿军会输掉战争。
管理处让各人讨论并预测朝鲜战局的走向。原国军徐州“剿总”副参谋长文强写了一篇
《美朝战争的预测》,文中他不客气地说:
“我在想,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元气大伤,没有十年八年恢复不了。美国得天独厚
,在本国土地上没有受到战争的蹂躏,已成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胜利的力量
。第三次世界大战除非不打,一打准定是美国必胜。苏联一败,中共的江山就坐不稳。
历史的命运将决定于自由世界盟首美国。
“我认为,共产党统治、苏联称雄于世界的寿命不长了,中国共产党岂有幸存之理。朝
鲜半岛打不了游击,也打不了阵地战,人民解放军在大陆作战是行的,小米加步枪打美
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这一观点,代表了功德林国军降将的主流看法。
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中将高参杜建时甚至说,若是美国战败,那么我全都错了。
所谓全都错了,潜台词是国民党的理论体系、执政实践以及蒋介石本人,都错了。
他们的内心,其实是不承认这种错的。
事实很快惨烈地打了降将们的脸。
抗美援朝战争节奏非常快,从1950年11月云山战斗开始,到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
愿军发起三次规模庞大的战役,接连解放平壤和汉城,战线推到三七线。
每有捷报,管理处都把《人民日报》拿给战犯们看。
降将们似乎进入到熟悉的节奏,解放军高歌猛进,国民党军溃不成军。只不过这次主角
之一,换成了美军。
功德林的气氛急剧逆转。
国军将领学历水平普遍都很高,受过正规的现代军事教育,军事理论说起来都是一套一
套的。杜聿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他们对朝鲜战局的预测,基本都是一边倒。
国民党军胜不了解放军,那是因为陆军战术、作风和技能不如解放军。国军有限的空军
和海军,因为现代化水平极低,也基本发挥不了作用。可美军不一样啊!
仁川登陆是标准的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是世界军事领域少见的漂亮仗。北朝鲜人民军
装备不错,战斗力也不错,其中还有三个朝鲜师曾经在东北野战军麾下打过仗,战争经
验没得说。但面对美军仁川登陆几乎毫无抵抗能力。解放军去朝鲜作战,在国内的优势
完全发挥不出来,为何面对美军能打出如此恐怖的战绩?
这一切,用他们的军事理论基本无法解释。
杜聿明思想上受到重击。
管理处适时组织了一个美军战术研究班,由原国民党军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担任班长。
他曾经担任过十八军美械装备干部训练部主任,麾下又有几支全美械师,所以对美军武
器装备很熟悉。抗战期间和美军顾问也有不少交流,所以现在组织战术研究班,也不算
外行。
这个班讨论得非常热闹,仿佛从志愿军身上看出不一样的世界。杨伯涛后来兴奋地牵头
撰写了一篇六万字的《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的材料,据说毛主席看后表扬说,杨伯涛
为人民作了贡献。
杜聿明没有参加这个班。
但他平静的外表下,是思想上如火山爆发般的剧烈变化。
从装备上讲,从朝鲜地理形势上讲,从军种齐备程度讲,从国力上讲,无论哪个层面,
中国都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但志愿军偏偏就是打胜了,这是自从1840年以来100年
,中国人完全靠自己打胜第一场战争,而且对手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共产党不仅说得
好,做得更好。
力量来自于哪里?正义,民心,这是大的层面。
中共军队一贯高明的战略战术,高度统一的指挥,顽强的战斗作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的思想,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凡此种种,其实这些因素一直以来都客观存在,都在
解放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只不过,杜聿明始终不愿承认。
而今,如同死寂了百万年的火山,地火涌动,翻翻滚滚,热切而迫烈地冲出地壳,迅猛
地爆发出来了。
在这场是非观、价值观的天人交战之中,在中华民族历史洪流的沧桑世变之中,他终于
发现个人的荣辱浮沉,简直渺小的不足一观。杜聿明的思想震撼,上升到灵魂层面。他
终于认识到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四、从大将军到“伙夫”
杜聿明主动找到管理干部,要求对抗美援朝战争说点什么。
毕竟曾经是方面军统帅,他的见识比其他降将们高出一筹。
管理干部被他的变化惊到了,以为他死要面子还想为美军、为国民党辩论什么。没想到
杜聿明上来就抛出了结论:中国有可能击败美国。
杜聿明不像其他将领,要么因为解放军的胜利陷入思想绝望,要么过度乐观认为美军不
堪一击。他的分析和预测有理有据,客观缜密。
主要的论调大概是,美军武器好,火力强,这始终无法忽视,志愿军如不正确面对将会
吃大亏。但美军的最大缺陷是,训练简单,特别是缺乏战略战术的研究,美国人并不是
从敌情、地形、敌我兵力对比及士气等有形无形要素而策定他们的战略战术,因此整个
战斗力是不行的。尤其步兵战术最差。
花岗岩脑袋,就这么被万在异国他乡血战的志愿军将士们,轻而易举地劈开了!
说完之后,杜聿明身体力行。
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无法就地解决粮草,国家号召人民群众为志愿军赶制干
粮,有的做炒面,有的炒大麦、炒米。
功德林战犯改造,也包括做一些身体力行的活计。这一次,功德林也开展了炒麦工作。
一些年纪较轻、身强力壮的战犯,被编入炒麦队,和管理处的干部战士们一起干活。洛
阳战役被俘的国军将领邱行湘,一次能搬动两百斤的麦袋子,人称大力士。
杜聿明干不了这样的力气活儿,但也能拿着大铁锹,在炒麦锅里翻动,往里放盐、放糖
,一遍遍炒制……
台湾海峡对面的蒋介石,跃跃欲试要派军队到朝鲜参战,最终被美国禁止。
谁知杜聿明等大将们,却已参与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尽管他们只是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后勤工作,但也善莫大焉。
杜聿明的思想改造,也不光是抗美援朝的震撼。其家人的遭遇,在海峡两边迥异的生活
与命运,亦是杜聿明最终与国民党决裂的重要因素。
五、两岸的对比
杜聿明指挥国民党军在徐州苦战时,蒋介石对杜聿明家人关爱有加,杜的母亲七十大寿
时,蒋介石亲自为杜母贺寿。
及至淮海战败,杜聿明被俘后,国民党方面强令杜聿明夫人曹秀清,带着年迈的婆母和
5个儿女都到台湾去。并许诺到台后将保证其全家的生活和子女的学费。
蒋介石全然没了之前对杜氏家人的关心,曹秀清一家在台北住下来,连房子都没有,只
能租住。全家的生活来源,只有国民党当局颁发的十分有限的一点补助金,根本不够维持
日常开支。
万般无奈,曹秀清只好外出打工,以做生活的贴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收发的差事,但所
挣的微薄的薪水仍难以改变全家的生活困境。不久,杜聿明母亲在贫困中病逝。
为了兑现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也许是由
于是战败之将的缘故,曹秀清的反映均无结果。
当时杜聿明长子杜致仁在哈佛大学读书,没有学费——一年需要3000美元,衣食无着。
曹秀清向蒋介石上书,请求看在杜聿明立过不少战功的份上,解决一下生活费。蒋介石
于是特批发给1000美元,分两年支付。杜致仁得知了国民党当局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
驴的做法,加上生活的窘困,悲愤之下服用了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生命。
这些消息,后来都通过杜聿明长女杜致礼的丈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转告
,才辗转得知。
杜聿明当时虽然未被特赦,但生活悠闲,健康快乐,得知亲人如此凄凉,内心如遭重击
。当年那个自己视若神明的校长、委座,竟然如此狠心、如此两面三刀。
1958年,一直倍受冷落的曹秀清一家,突然受到蒋介石恩遇。宋美龄亲自出面邀请曹秀
清到士林官邸,蒋宋二人都十分关切地问一家人生活如何。
曹秀清只是冷冷地说了几句。宋美龄突然问她,想不想去美国一趟,看看她的长女杜致
礼,以及他那位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婿杨振宁。言谈之中,宋美龄还想让她劝杨
振宁回台湾,为党国作贡献。
曹秀清心下恍然,原来自己又有了用处,她对蒋介石的厌恶也更加深刻了。曹秀清顺坡
下驴,同意到美国和杨振宁谈谈。
但在关键条件上,蒋介石仍然留了一手,怕曹秀清一家人一去不回,甚至到大陆投奔自
己的“弃徒”杜聿明,提出只准曹秀清一人去美国,如果6个月内不回来,就要处置她的
4个儿女。
曹秀清却一去不回,1963年,辗转从美国到了北京,阔别14年后,杜聿明、曹秀清夫妻
终于重逢。
别时还是青丝,重逢却是白首。
杜聿明身体保养得不错,妻子曹秀清受尽磨难,再加上大了两岁,已显出老态。
此后杜曹夫妻再也没有离开北京,也没有给蒋介石去联系女婿。对那个无情冷漠的小朝
廷,他们充满了厌恶与痛恨。
台湾方面也一直对杜氏家庭充满敌意,始终扣着杜聿明的两儿两女,不让他们离开台湾
一步。直到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也不同意放杜氏诸子女离台。
1981年,杜聿明肾衰竭等宿疾发作,生命进入倒计时。可几个儿女都不在身边,曹秀清通
过杜聿明的黄埔同学们向蒋经国求情,说政治有别,亲情则同,你蒋先生是个大孝子,
推己及人,可否放杜家一马,让孩子们来大陆为老父送终。
台湾方面始终沉默。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至死也没能见到几个子女。
杜聿明先生临终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病危深思,最关怀者唯一言而已;盼在台湾之同
学、亲友、同胞以民族大义为重,早已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
,为子孙万代造福!”
--
FROM 113.1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