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周孔封建制
韓愈政治上向往封建制,赞美三代盛世:
《岐山下》之二
丹穴五色羽,其名為鳳凰。昔周有盛德,
此鳥鳴高岡。和聲隨祥風,窅窕相飄揚。
聞者亦何事?但知時俗康。自從公旦死,
千載閟其光。吾君亦勤理,遲爾一來翔。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
孔丘歿已遠,仁義路久荒。紛紛百家起,
詭怪相披猖。長老守所聞,後生習為常。
《感二鳥賦》以殷为鉴,天子左右荐良能。:
昔殷之高宗,得良弼於宵寐;孰左右者
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
《唐故河南府王屋縣尉畢君墓誌銘》
上古愛民,為官求人。苟可以任,位加其身。
其後喜權,人自求官。退而緩者,身後人先。
《禘袷議》提倡復周禮。
《後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故出疆必載質。
然所以重於自進者,以其于周不可則去之魯。於
魯不可則去之齊。於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
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大一统之罪,舍乎
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
於朝則山林而已矣。
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绝望时不觉流露出向往唯贤是用的封建制思想,《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古之進人者或取於盜,或舉于管庫,今布衣雖賤,
猶足以方於此。
有學者说韓愈所復之道“成为宋明理学先河,这不能不说是对我国文化史的一大贡献”此言不确,韩愈的理论纯粹继承原儒思想,要不折不扣地恢复周孔封建制。
《復志賦》:
生平企仁義,所學皆孔周。……協心輔齊聖,政理
同毛輶。《小雅》詠鳴鹿,食蘋貴呦呦。
《豐陵行》:
臣聞神道尚清淨,三代舊制存諸書。墓藏廟祭不可
亂,欲言非職知何如!
韩公不但在政治上竭力复古,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學也要复古,所以提倡“古文运动”以相配。北宋姚铉《唐文粹序》是最正确評論韓文的文字:
惟韩吏部超卓群流,独高遂古,以二帝三王
为根本,以六经四教为宗师,凭陵轥轹,首唱古
文,遏横流于昏垫,辟正道于夷坦。于是柳子厚、
李元宾、李翱、皇甫湜又从而和之,则我先圣孔
子之道,炳然悬诸日月。故论者以退之之文,可
继杨孟,斯得之矣。
贬史書
韩愈《答劉秀才論史書》:
“夫為史者,不有人禍,則有天刑,豈可不畏
懼而輕為之哉!……且傳聞不同,善惡隨人所見,
甚者附黨。憎愛不同巧造語言,鑿空構立善惡事蹟,
於今何所承受取信,而可草草作傳記令傳萬世乎?
若無鬼神,豈可不自心慚愧;若有鬼神,將不福人。
僕雖騃,亦粗知自愛,實不敢率爾為也。”
现存史書不可信正是专制制度造成的,比如唐贞观以后,宰相亲自监督或参与修国史。唐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旧唐书·于休烈传》)
--
FROM 117.14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