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四十真的可以不惑吗?
写的真好!
【 在 QoQoQ 的大作中提到: 】
: 《论语》中流播最广久的名言莫过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尤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两句最为耳熟能详。恐怕每个或三十或四十的男子都会被拿来量一量,成为判断人生是否上道的圭臬。谁要是没赶上这趟,多少焦虑、迷茫、失败感自然接踵而至。笔者年当四十,从三十八岁开始时时为这“四十不惑”而惑。临到四十,反而因为人生境遇的变化而越发的困惑,真有必要吗?
: 按照主流(百度百科)解释,孔子的意思是他老人家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为人处世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然而一直以来的解释真的对吗?笔者更为喜欢下面另一种解释,与诸君一辨。
: 十五有志于学,这里的志恐怕不是“立志”,而是“志趣”。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对“学”感兴趣。古代的学分“小学”和“大学”,小学可以理解为各类知识,是对器(工具)的准备和运用。而大学学的是智慧,包括天道和处世之道。古人寿短,早熟,十五就要入社会大学了。然而比较幸运的是,他们有“大学”可学,而我们今天绝大部分的教育,恐怕读到博士,学的都是知识,都是“小学”吧。
: ...................
--
FROM 218.30.113.*
搬!
先运营起来,弄点儿人气,月初弄点儿积分,哈哈。
闲着也是闲着,没有悠闲的时光,哪来的哲学思考。。。
【 在 QoQoQ 的大作中提到: 】
: 版主喜欢我就再搬些旧文过来。
--
FROM 218.30.113.*
考验心态,锻炼fo家精神,哈哈。
【 在 QoQoQ 的大作中提到: 】
: 水母审核太严了。
: 知乎都发的,这里都发不了。
--
FROM 218.30.113.*
“总唠叨”,苏格拉底成为哲学家的诱因,据说是家里有个母老虎。。。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惑,也可能是没时间惑了
: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爱人总唠叨
: 工作眼看没起色
--
FROM 218.30.113.*
哲学从怀疑开始,从怀疑人生开始,从怀疑老婆是不是爱自己开始。。。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
: 是有点道理
: 在和老婆吵架吵输后,总的复盘的
--
FROM 218.30.113.*
要长久么?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爱是程度题,不是是非题
--
FROM 218.30.113.*
嗯,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断变化的
: 长久就长久
: 不长久,逐渐变心
--
FROM 218.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