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用 需求层次论 解释这些现象更简单
social addiction和selfy落在 安全 归属 爱 自我实现 哪一档,要看其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考据自己发朋友圈 目的 的变迁,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目的的多样化
分析现象最好用操作化定义
论题起点缺乏确定性共识,绝大部分讨论就是“鸡同鸭讲”
引经据典用原文更好
译文经常出现大量信息丢失,引用者不提前考据的话,很容易陷入“自说自话”。比如常见的“美德即知识”
【 在 chopinsp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一点?
: 追求:自我实现?
:
--
FROM 211.10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