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博物馆拍展品可能是对相机要求最高的常见场景了
1.展品尺寸差距太大,摆放位置固定不允许人肉探近拉远,为了在一张照片里面完整出现一个展品,长焦微距(拍柜子里放的深的展品或者比较小的展品),超超广角(拍比较宽的展品),各个焦段必须要覆盖到。
2.环境整体昏暗,整体类似于拍夜景。展品上光影复杂,既要拍到璀璨绚烂之处,又要拍到暗部细节。既要有质感,分辨率又越高越好。这些对传感器的宽容度要求极高。
3.色彩必须保持原本的味道,来不得一丝调教。每一分一毫的偏色都是重大缺陷。大部分相机的处理器、算法会翻车,全体手机阵亡。
4.展品是立体的,对焦必须准确,焦外不能随便糊,光圈要小。叠加2里面的要求,对传感器要求更高了。
5.展品很多,续航要长,不然拍不完,同时重量要轻,不然扛不动,体积要小,厚道要薄,才能在人群中有合适机位。对于可换镜头相机换镜头要方便,超广角和长焦最好在一个镜头上,不然逛一次博物馆要换几百次镜头,或者拿不同镜头逛好几遍(如果博物馆可以等你不闭馆)。
6.逛馆看展是人文旅游的必要部分,需要拍照的常见场景。
--
FROM 223.104.150.*
这标题很严谨啊。 灯太暗,书画尤其黑乎乎看不清
【 在 Engelber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1.展品尺寸差距太大,摆放位置固定不允许人肉探近拉远,为了在一张照片里面完整出现一个展品,长焦微距(拍柜子里放的深的展品或者比较小的展品),超超广角(拍比较宽的展品),各个焦段必须要覆盖到。
: 2.环境整体昏暗,整体类似于拍夜景。展品上光影复杂,既要拍到璀璨绚烂之处,又要拍到暗部细节。既要有质感,分辨率又越高越好。这些对传感器的宽容度要求极高。
: 3.色彩必须保持原本的味道,来不得一丝调教。每一分一毫的偏色都是重大缺陷。大部分相机的处理器、算法会翻车,全体手机阵亡。
: ...................
--
FROM 124.166.124.*
博物馆拍照追求原汁原味,必须拍清楚,而且必须呈现人眼观感。问题是人眼是动来动去才看清楚的
复杂光影环境下拍清楚太难了
【 在 bpxflew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标题很严谨啊。 灯太暗,书画尤其黑乎乎看不清
--
FROM 223.104.150.*
确实,上周去了陕博,带了超广、长焦,后悔没带微距。
周五去国图看了个展,用手机拍,糊了的居多,想拍些小细节,完全一坨,回头要带相机,带微距过去再拍一遍。
【 在 Engelber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1.展品尺寸差距太大,摆放位置固定不允许人肉探近拉远,为了在一张照片里面完整出现一个展品,长焦微距(拍柜子里放的深的展品或者比较小的展品),超超广角(拍比较宽的展品),各个焦段必须要覆盖到。
: 2.环境整体昏暗,整体类似于拍夜景。展品上光影复杂,既要拍到璀璨绚烂之处,又要拍到暗部细节。既要有质感,分辨率又越高越好。这些对传感器的宽容度要求极高。
: 3.色彩必须保持原本的味道,来不得一丝调教。每一分一毫的偏色都是重大缺陷。大部分相机的处理器、算法会翻车,全体手机阵亡。
: ...................
--
FROM 219.236.233.*
Nod,所以我现在带相机进博物馆只拍几张给娃交作业用,大部分都不拍了。确实要求太高。
【 在 Engelber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1.展品尺寸差距太大,摆放位置固定不允许人肉探近拉远,为了在一张照片里面完整出现一个展品,长焦微距(拍柜子里放的深的展品或者比较小的展品),超超广角(拍比较宽的展品),各个焦段必须要覆盖到。
: 2.环境整体昏暗,整体类似于拍夜景。展品上光影复杂,既要拍到璀璨绚烂之处,又要拍到暗部细节。既要有质感,分辨率又越高越好。这些对传感器的宽容度要求极高。
: 3.色彩必须保持原本的味道,来不得一丝调教。每一分一毫的偏色都是重大缺陷。大部分相机的处理器、算法会翻车,全体手机阵亡。
: ...................
--
FROM 218.108.210.*
博物馆的藏品不是有局部光照嘛,翻了翻暑假手机拍的还好啊。比夜景+人像好拍。
【 在 Engelber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1.展品尺寸差距太大,摆放位置固定不允许人肉探近拉远,为了在一张照片里面完整出现一个展品,长焦微距(拍柜子里放的深的展品或者比较小的展品),超超广角(拍比较宽的展品),各个焦段必须要覆盖到。
: 2.环境...
- 来自 水木说
--
FROM 72.195.231.*
高ISO+偏振镜...
色彩好得是35L或者50L, 考虑变焦那就还得2470L了
【 在 Engelberger 的大作中提到: 】
1.展品尺寸差距太大,摆放位置固定不允许人肉探近拉远,为了在一张照片里面完整出现一个展品,长焦微距(拍柜子里放的深的展品或者比较小的展品),超超广角(拍比较宽的展品),各个焦段必须要覆盖到。
2.环境整体昏暗,整体类似于拍夜景。展品上光影复杂,既要拍到璀璨绚烂之处,又要拍到暗部细节。既要有质感,分辨率又越高越好。这些对传感器的宽容度要求极高。
3.色彩必须保持原本的味道,来不得一丝调教。每一分一毫的偏色都是重大缺陷。大部分相机的处理器、算法会翻车,全体手机阵亡。
4.展品是立体的,对焦必须准确,焦外不能随便糊,光圈要小。叠加2里面的要求,对传感器要求更高了。
5.展品很多,续航要长,不然拍不完,同时重量要轻,不然扛不动,体积要小,厚道要薄,才能在人群中有合适机位。对于可换镜头相机换镜头要方便,超广角和长焦最好在一个镜头上,不然逛一次博物馆要换几百次镜头,或者拿不同镜头逛好几遍(如果博物馆可以等你不闭馆)。
6.逛馆看展是人文旅游的必要部分,需要拍照的常见场景。
--
FROM 124.16.158.*
我最近在琢磨200微,或者替代性方案,例如给长焦加近摄接圈
【 在 tom6bj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ISO+偏振镜...
: 色彩好得是35L或者50L, 考虑变焦那就还得2470L了
: 1.展品尺寸差距太大,摆放位置固定不允许人肉探近拉远,为了在一张照片里面完整出现一个展品,长焦微距(拍柜子里放的深的展品或者比较小的展品),超超广角(拍比较宽的展品),各个焦段必须要覆盖到。
: ...................
--
FROM 1.202.141.*
以博物馆的光照条件, 恐怕ISO开到3200, 用200微也很难手持拍稳
背个脚架又太费劲
近摄接圈也不靠谱, 中央还好, 边缘和四角成像质量下降严重
【 在 kawol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最近在琢磨200微,或者替代性方案,例如给长焦加近摄接圈
【 在 tom6bj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ISO+偏振镜...
: 色彩好得是35L或者50L, 考虑变焦那就还得2470L了
: 1.展品尺寸差距太大,摆放位置固定不允许人肉探近拉远,为了在一张照片里面完整出现一个展品,长焦微距(拍柜子里放的深的展品或者比较小的展品),超超广角(拍比较宽的展品),各个焦段必须要覆盖到。
: ...................
--
FROM 124.16.158.*
打算独脚架辅助一下
【 在 tom6bj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博物馆的光照条件, 恐怕ISO开到3200, 用200微也很难手持拍稳
: 背个脚架又太费劲
: 近摄接圈也不靠谱, 中央还好, 边缘和四角成像质量下降严重
: ...................
--
FROM 1.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