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什么是诗意
第一段,独特的表达,其实已经不是表达,而是构造,或者说创造,表达是对世界已有的描绘,构造则像建筑,呈现纯粹心智的产物,心中的美景,柏拉图的乐园和完美的圆;
第三段,我想起狄德罗那句“诗需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粗犷的野蛮的气魄,一个民族愈文明,便愈没有诗意”
【 在 computec 的大作中提到: 】
: 诗意 对 意 的独特的抽象
: 语言是一种表达
: 表达是一种抽象
: ...................
--
FROM 119.40.64.*
内容和形式都少不了,古典诗歌的经典处恰恰很大成大程度上在其表达形式上,所以要读,朗读出来,才会有全面的美感,现代诗歌则大部分只能看,有意无声,你不能说比别人少了一项还比别人高明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刚想发这个标题。要谈什么人能写诗,当代是否有诗歌,当然要先明确什么是诗。
: 我延续前面的观点,诗歌是一个文学形式,文字和语言本身不是诗,无论是格律还是换行,都不是诗的充分条件。诗的本质是内容决定的,有诗意的内容,再以固定的文法表达,才称之为诗。
: 我认为诗意是超越现实去欣赏现实的一种态度。第一个要素是超越,就是能从自己的境遇、感受中抽离出来,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审视,同时也不受时空和生命的局限。从超越的角度,人会产生不同于自我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诗歌要表达的对象。第二,诗意区别于哲理、虚构等手法的地方在于一种乐观的品味。无论现实如何,诗意的态度都能从中体会出美感。哪怕是残酷、丑陋的现实,放到存在的大背景下,也有一种或苍凉或无奈的悲剧美。
: ...................
--
FROM 119.40.64.*
你自己也说了,三体是一部有诗意的小说。。。但它不是诗歌。诗意并不缺乏,有短小的,片段的,也有像三体这种宏大的。我说的形式主要指声音上的可读性,你不能否认正是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古典诗歌的广泛传颂,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而现代诗歌执着于个人内心的表达(现代主义从外到内的收缩),文字形式千变万化,在自由中抒发描绘自我,但往往只能默念,无法诵读,从有声到无声,从语言到文字,也算是现代性的一个烙印,只是如果诗人执迷于此,那只能是诗歌和诗人的堕落。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现代诗歌少的是内容,不是形式。如果有诗意的内容,阿拉伯数字也能表达诗意,比如5201314。刘慈欣的三体也是一部很有诗意的科幻小说。现代诗人很多只有痛苦,但不能从痛苦中体会到诗意,结果写的诗像一篇篇牢骚,毫无美感,只令人生厌。
: :
--
FROM 119.40.64.*
老杜《壮游》是靠意境吗?意境是个好东西,但千万别一叶障目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外国的诗和中国的诗是两个东西。中国的诗词就是高度文明的体现,是远离动物性的自我救赎。外国的诗起源是口述历史,动人的是故事的冲击力,而不是意境取胜。意境之妙就是不依赖历史,随时随地可以起舞弄清影,一花一世界。
: :
--
FROM 119.40.64.*
诗人自己聚会搞搞朗诵没啥,关键是读者买了你的诗会不会朗诵,九十年代尤其新世纪以来新诗越来越口语化,感觉读不出口啊
【 在 reim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美国也是有些当代诗人是喜欢当中朗诵自己的诗歌的。
:
--
FROM 119.40.64.*
诗意确实需要,不过古代诗人也不是全都诗意满满哈,诗人一生,高点那些无疑是诗意满满的,但很多时候诗歌也确实是诗人的一个向外宣泄的途径,你看白居易几千首诗,也是见啥写啥了,写着玩的也不少,更别说乾隆,所以大部分诗人,除了一部分好作品外大部分都是平庸之作,这也算是艺术家养手艺的一个方式,区别只在于杰作的比例多少;至于记叙文,这个还真不好说,叙事是另一种艺术,跟诗歌还是很大不同的,需要更多的理性内敛和更强的控制力吧。即便散文,我记得茨维塔耶娃说过自己到欧洲写散文很难受别扭。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诗歌需要形式上的可读性我是非常赞同的。我的意思是诗歌的形式其实是诗意的水到渠成,就像印象派是因为改变了看世界的角度,所以创造了新的表现方式。一个真正的以诗意方式生活的诗人,一定会追求朗朗上口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因为非如此不足以体现他所感受到的美感。好比一段舞蹈,音乐是美的一部分,没有声音,剩下的就像武术体操了。诗歌也一样,韵律是诗意的一部分,如果一种感受不需要有韵律的语言来表达,那作者自然会选择其他艺术体裁。比如古代诗人都精通琴棋书画,并不是只能作诗,选择诗歌是某种感受只有诗歌表达才最充分,而不是不会别的。现代诗人的局限就在此,所谓诗人只会写诗,可能连高水平记叙文都不会。这样诗歌就变成一个下水道,情绪的垃圾桶,而不是因为诗意才有诗歌。
: :
--
FROM 119.40.64.*
你当然可以给意境加上很多自己的理解,但按我的理解,这个词更多是与山水画类似的一种时空感,宇宙感,抽离了人的世俗,所以意境为上;人的活动可以有其他词来描绘,比如气象,比如风骨,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叶嘉莹讲王国维说词以意境为最上,一直纠结这意境是什么,与诗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很没必要。我理解的意境并非是不能被现实解读的某种图景或情绪,而是一种由现实引发的想象中的体验。这个体验可以是视觉化的、听觉化的、感情化的,或者其他任何感知要素营造的。营造这种超现实体验的目的,是反过来加深对现实的认识,升华思想的层次。对于叙事和言志的诗歌,我们应该问一句,为什么要选择诗的形式,为什么不干脆写一篇记叙文来表达?我认为差别就在于记叙文议论文缺乏意境。你可以说柳丝像姑娘的腰肢,通过比喻来引起超现实的感觉,却不如杨柳依依四个字能带人进入另一个时空。“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在交代人物景色的同时,还引发了言外之意,把事物之间、具体事物和世间他物取类比象,让人的感受泛化,思维包容,境界提升。这种通过诗词的意象、对仗、音律构造的感觉平台,就是意境。区别于其他文体,诗词的意境不是理解出来的,而是身处其中体会出来的。也只有诗词的形式能表达这种体会。杨柳依依,四个字写一篇论文也说不清为什么是杨柳,不是垂柳、不是柳条、不是蒲草,为什么是依依,不是恋恋,不是贴贴,不是扭扭。诗词的推敲,就是选择最能表现意境的字词,那个说不出的为什么,就是意境。
: :
--
FROM 119.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