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你的眼睛
我看着想的是罗大佑,<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 在 wo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边看生声不息一边写的
: 音乐果真有超能力
: 能让我产生些许胡说八道的冲动。。。
--
FROM 154.94.7.*
眼睛也会笑啊,下回下个笑的眼睛:-)
【 在 wo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一开始设想的是写整张脸
: 先有眼睛
: 然后鼻子
: ...................
--
FROM 154.94.7.*
我现在变成诗歌评论家:
先说<你的眼睛>
worst这首<你的眼睛>,展现了一种有限的生存空间和无限的心灵空间的冲撞。作者捕捉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混乱和跳动,如同宇宙中的时空涟漪一般。它像是一束光引导一些未知的黑色区域,又像是海浪深邃到广阔无边的蓝色想象。这些可能来自作者一直所怀有的奇异的梦,像是可以自由探索的另外一直眼睛。
与名字worst相反,作者的作品里有一种特有的柔婉的守护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总有一些不经意的优雅将喧哗和躁动的浮华隔离在思绪之外。即使危险的惊惧的世界当中,也镇定自若,甚至透出一丝游戏一般的桀骜。
-------------------
顾城的儿子应该像你说的一样没有什么影响。即便生活在中文世界,仅就自己身世来说,应该也没有什么负面作用。我觉得原因可能是那时候他还小,记忆是大部分苦难的源头。
顾城,北岛,海子。这三个诗人里,海子是最有才华的。其他两个是时代造就的。要说相同点的话,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诗人身份里无法自拔。
海子的诗可以看出来,他应该特别善良。善良的人需要有人保护,海子没有。你看他写<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有一种王洛宾的忧伤在里面。王洛宾那个时候有马步芳保护,海子孤身一人。金银滩是个富饶美丽的草原,德令哈是一个戈壁中的小城。
北岛写的诗应该是几个人里最多的,却没有什么代表作。作为那个年代有一定影响力的标志诗人,各方面都更中庸一点,这也不错。
顾城应该是最在意诗人身份的。他的作品大部分和北岛一样,非常零碎,并没有什么可看的。新西兰太小,他在那里不可能写得出诗来。
【 在 wo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个正能量的眼睛
: 昨天我看到有人说顾城的儿子在新西兰做IT行业
: 挺好的
: ...................
--
FROM 154.94.7.*
我写诗一般,写诗评凑合能排得上号...有一段某一类献媚的诗很流行,我就是在那时候开始开始对绝大部分现代诗充满恶意。但是万万没想到,再后来,古体诗献起媚来更恶心.
那一代诗人所处的年代,社会对诗人有盲目的崇拜,有个电影说过一个故事,朱亚文演的。我以前很刻薄的说过导致这些悲剧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无论从个体看还是从整个社会层面看,经济水平太低而欲望追求过高(精神和物质上都有)。所以吉林大学的一众诗人在上世界80年代后的社会思潮中一直是很前卫的,最后消失的也很前卫,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那里很长一段时间曾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
【 在 wo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评论比我的诗好看
: 其实一开始我都不认为自己是在写诗
: 我只不过习惯了回车
: ...................
--
FROM 154.94.7.*
我都没看过啊,正影荒呢,我找来看看。
【 在 wo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晕
: 我打了一大段
: 敏感词了
: ...................
--
FROM 154.94.7.*
好的瓦
【 在 wo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看死亡诗社
: 很经典
: 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
FROM 15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