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很好,对,怎么拍都会有人说好说不好,可以理解,讨论起来就简单多了。
先说哥舒瀚,哥舒翰本身是否包容,这个电影里没有明确情节。但是一般来说,顶级军事将领心胸必然是广阔的。但是,哥舒翰是大唐包容的体现,他本身是突厥人。放在别的朝代,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安禄山也不是汉人。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官爵。
电影里,简单说三点,将李白和大唐同时置于很狭隘的境地;
1.李白初次干谒,宾主双方都表现的十分低级。这种情况肯定是提前送了诗人而且有约期才会上门的,不然怎么通报啊。见与不见不好说。不可能没有得到召见就当街拿剑乱砍,这...胡闹嘛。看起来,双方都是不明事理的人,哎。
2.黄鹤楼看崔颢诗。且不说这是真的假的。李白,看见好诗,那是走不动路的,怎么样也要欣赏夸奖一番。电影里把李白演成了小心眼,一看有这么好诗了,一拉脸,不写了,走了,这太不李白了。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嘛。小家子气,这是大唐?
3.直接诋毁杨玉环我是很不屑的。如果看过《妖猫传》,应该知道,杨玉环在李白让高力士脱鞋写诗后说了一句话:大唐有你才了不起。
最后在说说高适,宦官,和李白的形象。各位都知道我是很不喜欢歇斯底里神经质的,这个电影偏偏把李白演的像个不成熟的愣头青,到老都是;然后把一个年轻的宦官塑造的有原则、有情、有义;一左一右,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衬托高适的伟光正。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各位都知道一件事,玄宗身边最宠爱,权力最大的宦官高力士,李白,让他脱鞋,让跪地用背当案板,对比电影里,不觉得讽刺吗?
至于永王那一段,政治上,成败王寇,不是一句站队正确就能说得了的。一个人扔在一个乱世,纵然有谪仙的大名,也不过是洪流中的一片树叶。
喜欢这个电影是正常的,你看我只批评电影,绝不批评喜欢这个电影的人。从某个方面,电影传达了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意义,值得肯定。
【 在 baobd 的大作中提到: 】
: 具体的,怎么算大唐的包容,能多说几句吗?
: 里面写哥舒翰,算不算包容呢?
: 当然,无论按照谁的要求去拍,肯定也会有很多人会说不好,不讨论这个
--
FROM 15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