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像我这样从小写作文要绞尽脑汁造假编故事的人来说,谈文风着实有些僭越了。但是前两年灌水多了,确实觉得写的东西都是一个调调,十分的审美疲劳。有心换换风格,却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来来回回也只有这点本事。就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影响一个人的因素当然很多。不过总得来说,大概自己喜欢什么、欣赏什么,就会更多一点被影响什么。但是这又是无法控制的,比如人并不一定会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倒是往往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我的绝大部分人生阅读可以分成漫画、武侠、网小三块,当中经典无数,也曾看的天翻地覆、死去活来、柔肠百转、泪水如注。然而回头想来,真正影响到我所谓文风的,好像是夹杂在中间,不经意间掠过的那一段校园文学,也就是青春吧。
清明假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又把太监了十几二十年的网小《微酸学园abc》翻出来看。其实可能心底一直以来都有种模糊的想法,这远不是最好的小说,但这也许是最契合我心境和性格的文风,像是一种流动着的共鸣。我在十几岁时准确的表达过那种感觉,可惜没有保存下来。大意是我最喜欢的感觉,是夏末秋初的凉风,从窗外吹进心底,让我沉醉在那带着惆怅的甜蜜里。而用作者的话是,“那十年来心中的所有苦辣酸甜,早已经慢慢沉淀为甜橙般的微酸。”
偶然又看到有公众号在纪念《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多少周年,才想起这应该也是我最早接触的网络文学,虽然我当时看的是实体书,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后来我又看了蔡智恒的几部其他小说,它们在我青春懵懂、情窦初开的岁月里带来的那种淡淡的、纯粹的、带着缺憾的满足感,可能不知不觉间彻底影响了我。还有那段时间看的江南的《此间的少年》、张韬的《理工大风流往事》、何员外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都是如此。这些不是借着这个机会,我甚至都不会想起,仿佛那段时光,早已在无声无息中被抹去。其实如今即使想起,也只是记得有这么回事,却不再记得当时情境。
所以这篇本来是清明打算写的,拖到现在,反而其他杂七杂八先写了一些。刚才又百度了《理工大风流往事》,看到还有外传。看了一点,完全无法确定当年看没看过,也不再有记忆中那种触动了。但是,还是把正传外传都看一遍吧。
※ 修改:·justff0 于 Jun 24 20:48:41 2024 修改本文·[FROM: 14.28.168.*]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m.mysmth.net·[FROM: 14.28.168.*]
修改:justff0 FROM 14.28.168.*
FROM 14.2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