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学杂说(三) 任凭帘卷西风,我自绝望奔跑——《醉花阴》vs《雪在烧》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没感觉”——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状态,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又是常有的事。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我知道至少十几个不同的表述方式,话会说,课会讲,题会做,但还是没感觉。我想还是自己统计物理没好好学的缘故吧。
再比如入选高中物理课本的那首《醉花阴》,我听不同的老师讲了也不下十遍,但是对于那句“瑞脑消金兽”也还是没感觉。我知道瑞脑是一种香,金兽是一种雕刻着某种动物的香炉,但是这玩意怎么就衬托出孤单了,怎么就渲染了相思了,怎么就感觉到凄凉了,我不懂。
直到看了黄莺莺的那首MTV《雪在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e4y147Ej/?vd_source=f1e476831d9856f1dc198f015e93e8a2
我终于感受到了这个“瑞脑消金兽”的意境。
图片1
在黑色夜幕的背景下,青烟缭绕的这种感觉确实是清冷的不得了。再配以幽亭冷榭
图片2
帘卷西风
图片3
而所有这些都要伊人独自面对
图片4
呵呵,这首《雪在烧》简直就是对《醉花阴》意境的完美诠释。
当然了,意象相似并非完全的意境相似,这两首作品的文本是有区别的。《醉花阴》写的是离别,是相思: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而《雪在烧》写的是挣扎,是宣泄:
雪在烧 (《雪在烧》电影主题曲) - 黄莺莺
词:杨立德 曲:曹俊鸿
我的心是坚硬的岩石不曾动摇
我的爱的蛰伏的春雷未曾来到
任凭缥缈
终于知道是你深深的拥抱
让我痴痴的等待也逃不掉
任凭燃烧
雪在烧 雪在烧
火中的身影 绝望的奔跑
泪水化成的雪在飘
风中的足迹是谁在寻找
心痛的故事没有人知道
所有的悲伤凝聚成火
曾经的感动消失无踪
雪在烧
我的心是坚硬的岩石不曾动摇
我的爱的蛰伏的春雷未曾来到
任凭缥缈
终于知道是你深深的拥抱
让我痴痴的等待也逃不掉
任凭燃烧
雪在烧 雪在烧
火中的身影 绝望的奔跑
泪水化成的雪在飘
风中的足迹是谁在寻找
心痛的故事没有人知道
所有的悲伤凝聚成火
曾经的感动消失无踪
雪在烧
关于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早有无数的前人进行解读,很难再多说出些什么。而黄莺莺的这首雪在烧,需要配以凄凉的二胡,激越的鼓点和黄莺莺独特的空灵的声音,在视听的多感官配合下去感觉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火中的身影,绝望的奔跑”。
所以单凭文字,还能说点儿什么呢?
李清照这个人其实挺有意思的。她的词幽怨婉约,细腻的不得了,而她的诗则慷慨激昂,硬气的不得了。除了那句著名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外,还有比如“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二)的豪情,再像“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的慷慨,“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的卓见(出处同上)。看上去很像是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能够同时把握两极的样子。
当然了,也许只是易安居士本人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是说诗不可以纯写感情或者词不能写的慷慨激越。不然让苏轼辛弃疾他们情何以堪啦。
还有一点也挺有意思,就是古人即使写不开心,即使情绪已经非常强烈,但仍然倾向于采取一种很克制的表达方式。喜欢采取一些象征,一些隐喻,用微言大义的方式留下大片空白让读者自己去脑补。这种倾向好,也不好。就好像明明我很伤心,你却不允许我放声大哭,只许我吞声而泣,虽然可能这样体现出来的苦痛更深沉,但是你不能逼着我不许我哭,不能用所谓的正能量或者艺术性来绑架我要我必须忍着。这样你压抑了我的本性,把我的情感和心灵给扭曲了啊。
《雪在烧》这首歌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情感的爆发。
雪在烧.mp3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另外一首歌。就是央视版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时候的那首插曲。在最初的版本里,是丁小青演唱的《他多想是棵小草》,后来换成了郁钧剑演唱的《五百年桑田沧海》。除了演唱者换成大咖,加入了合唱队以外,把“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雷轰电闪”修改为更有艺术性的“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另一个改动是把“蹉跎了岁月,伤透了情怀”的情感依托从“也落个逍遥自在,也落个开心爽快”修改成了“依然是信念不改,依然是志向不衰”,满满的正能量。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更喜欢原来的那个比较粗糙的版本。
丁小青被压五行山.mp3
郁钧剑五百年桑田沧海.mp3
--
修改:wangchen FROM 183.199.68.139
FROM 183.199.68.139
附件(2.3MB) 黄莺莺-雪在烧.wma(在新窗口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