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教个问题:利用氢传输能源现在技术难点最大在那里?还是说成
1.风光电源的成本并不低。如果是按照弃风弃光的0成本去计算,很显然风光场站投运的时候,经济性效益分析肯定和实际是有巨大的偏差的。如果不按照弃风弃光去计算,各省的超发电价就是标尺,至少也有2毛3毛的样子。这一项永远无解
2.制氢设备的投运成本分摊是很高的。如果24小时满负荷制氢,产线分摊的单位财务成本会比较低,但是能源成本会比较高。如果只在部分时段制氢,产线分摊的单位财务成本可能达到能源成本的5倍,甚至10倍。这一项永远无解
3.氢能运输和使用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单位成本降不下去。这一项可以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
所以结论很简单,氢能永远都是雾里看花
--
FROM 125.69.47.*
风光场站就和水电是类似的,主要的成本是财务成本,真实的发电成本也就2,3分钱
但是风光场站肯定不可能按照发电成本来卖电,毕竟没有哪个银行可能去当雷锋
不管风光电站是亏是赚,他们的预期售电价格都不可能因为要卖给制氢企业就降价
【 在 CRH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弃风弃光?这是是意思?
: 我理解你说光、风电场有成本,但是前一阵我看建了很多风力发电的柱子(河北、甘肃就不少,坐火车都能看到),太阳能集群也有听说,如果都是赔钱的,而且还不能入主干网,那现在这些都是在靠补贴运行?
:
--
FROM 125.69.47.*
你的意思是电厂本来1年挣1个亿,当雷锋建一个制氢厂,每年拼了老命搞个盈亏平衡?
【 在 CRH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如果电厂和氢制造厂是一家的话,这个能不能解决你说的财务问题?
--
FROM 118.113.79.*
如果入不了网,为什么要建?
IRR 8%的目标,弃风弃光比例的目标,这些都是中央的红线,考核的重点
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很多的风光电上不了网。真发生这种情况,能源局、发改委的肯定有人要丢乌纱帽
【 在 CRH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正太阳和风电也入不了网,卖出去也不会贵,不如自产自销,然后通过氢能传输入网,说不定还能盈利。
: 当然了,加压传输管线这些可能得政府作为基础设施了,也许可以通过碳交易来弥补投资。
--
FROM 125.69.47.*
新疆、甘肃的特高压外送通道,难道送的是用爱发的电?
受端省份难道把外购电全部拿给工商业用,不给居民用,刻意拉抬工业电价?
zj的老大都已经因为工业电价偏高,拍过桌子了
【 在 CRH11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个风电或者太阳能站进了主干网给1000公里外的居民提供能源了?
--
修改:qsasl FROM 125.69.47.*
FROM 125.69.47.*
肯定不是啊
各地的弃风率弃光率,是有相对比较公开的数据的,一般都在10%以下
新能源大省的这个目标值一般比东部省份要更高,但即便如此,也经常达不到
【 在 JoeWoo 的大作中提到: 】
: 虽然政策上说平价的风光发电电网要全额消纳,但是实际执行上是否如此呢?
:
--
FROM 125.69.47.*
有没有煤炭是一码事,外送的是不是风光的电量是另一码事
结算单里面都会很清楚地标明,每个风光场站每个月有多少的外送量
【 在 CRH11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家那又不是没有煤炭
--
FROM 125.69.47.*
氢能虽然在技术上没有未来,但是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很活跃
中石化未来的身家性命,已经压在氢能上面了,不可能无声无息就放弃掉
--
FROM 125.69.47.*
结算单属于电厂的机密数据,咋可能在这里共享出来,这是违反电力法的
随便去问一下电厂里面负责财务、交易、结算的,就知道了。集控、检修的一般也听说过,但是未必见过真实的结算单
【 在 CRH11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具体例子吗?
--
FROM 125.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