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力挺“直升”模式:用中考为top2提前演练?荒谬
【 在 donj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样作为过来人,我也有同感,就是中考确实锻炼人。
: 但是我更想说的是中考偶然性太大,容错的空间很小。我们是第一天的数学考砸了,还好第二天没受影响,正常发挥。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
: 所以我现在的观点是如果能直升到理想的班型还是走直升,避免出现这种偶然性。不要因为中考锻炼人就特意选择中考。否则就要事先确认自己和孩子有中考可能失利的心理准备和兜底措施。
: ...................
个人觉得还是要经历一下的,没坏处。
我家也是,一开始的物理就考砸了,相当不好。但是孩子也没说,也许是感觉答得不咋样但是不知道考那么差,也许是知道考得不好但是就是淡定。 总之,后面发挥都非常好,所以最后总分也还不错。
所以,基本可以验证,真考砸一门孩子是可以挺过去的。如果中考就表现出来,那么就好好调整想对策,如果不经历中考,到了高考才发现那不就晚了吗
--
FROM 123.123.251.*
【 在 net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基于你们最终结果不错这个前提下,如果你们最终结果的确就是差,还会不会有这段感想?我们上学时候也有一些人早早就确定了直升,但是也没看到人家最终高考有什么弊端
如果中考最终结果就是差,那该去哪里去哪里,本来该到xq的就乖乖的去区重呗,区重也有重点班,不影响你高中教育。同时针对这种情况做对策。
但是如果直接发生在高考,显然后果要比中考严重多了。毕竟,工作以后人家不看你初中高中但是看你本科学校啊。
--
FROM 123.123.251.*
【 在 donj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第一天语文的作文疑似跑题(这个只是家长的分析,没跟孩子说),最后发现不仅没跑题,而且还拿了高分。如果语文真的也考砸的话,第二天就算一分不丢(我们确实是一分没丢),也是考不进预期的学校了。
: 咱们应该是属于比较幸运的,孩子既得到了锻炼,又考进了理想学校。但是,这个是幸存者偏差。
: 从大概率的角度来看,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 ...................
也许吧。大概就是:如果不是那块料,锻炼经历多少次帮助也不大。还不如一次煎熬定结果 :)
--
FROM 123.123.251.*
【 在 sellpeace81 的大作中提到: 】
: 直升和中考的好坏对个体来说结论肯定不同
: 整体上讲北京的中考确实不值得去体验,人大附中早培top2比例全北京应该是最高的吧,那里有几个真正经历过中考呢。
zp那些是例外。就好比说你如果个子是2米2,那么你就算15岁才开始打篮球那最后也能吃这碗饭。但是对于一般人,10岁以前不开始练的话肯定以后没机会了。
人家是高考考710分的高手,即便剧烈的考砸一门也能690照样top2不是。这里说的是一些边缘选手嘛。除了少数顶尖高手以外,谁还不是某个档次学校的边缘人呢。
--
FROM 123.123.251.*
【 在 net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样的逻辑,高考差就是差了呗,能去哪就去哪,再不济还有考研接回来。北京中考对于高考的锻炼意志存疑的
我都说了,可以考研回来,但是本科学校就定死了呀。
如果你非要说马云是杭州师范毕业的,那当我没聊啊....
--
FROM 123.123.251.*
【 在 ppllc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家是直升的,高考的时候也是考砸了一门,也挺过来了啊
: 虽然直升的孩子少了中考,不意味着少了其他考试,高中模考月考无数,真的就查了中考?
: 而且从实际成绩来看,中考上来实验班的孩子,从高一到高考一直都没考过直升班啊
: ...................
这个呢,经历多重大考试就知道,考砸一门 是常见的事,对除了top2以外其他的高端孩子也是,大家都经常考砸,比拼的就是谁在考砸一门的情况下其他门能不受影响。
我研究过好几个高考考了670-678孩子的分数,都有重大丢分科目。比如语文可能才110,比如物理可能才81分等等。当然,也许是本身就是这个水平不算考砸,也许确实是考砸了。
从结果来看,就是有1门甚至2门分数和top2的比非常低,这一门只要达到别的同总分的孩子们的平均水平,就能上top2。
但是他们其他门又非常高,要不然也不能考这个总分。
--
修改:beanspower FROM 123.123.251.*
FROM 123.123.251.*
【 在 bluesh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top2也可以考砸一门啊,比如语文110,还有20几分可以扣,更别说强基可以更低
: 可是中考,如果语文考80多,其他科还剩多少可扣
:
嗯是的。我说的有点问题。top2考砸一门也可以上。
--
FROM 123.123.251.*
【 在 ppllcc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说这个心理素质啊,高中那么多次模考,谁都保不齐哪次就哪门考砸,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完全那时锻炼也来得及,而且那时孩子们也大了,承受能力也强。
: 真就是初三那一年,干啥不好,非得反复刷简单题到一点都不错,时间那么宝贵,学点喜欢的东西,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甚至提前学高中课程,都比提高那么一点准确率强,而这点准确率对高考来说也没啥用。。。。。
:
“真就是初三那一年,干啥不好,非得反复刷简单题到一点都不错,时间那么宝贵,学点喜欢的东西,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甚至提前学高中课程,都比提高那么一点准确率强,而这点准确率对高考来说也没啥用”
哎说的也是,说的太好了。
初三使劲刷题,结果最后都是大放水,靠着大家都是极高的得分率的情况下谁运气好一些多2,3分来决定去哪里....
--
FROM 123.123.251.*
【 在 ppllcc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确实不太了解中考,就是想中考那么简单没有区分度的题目,就差2,3分,体现到生源质量上就那么明显吗?
朝阳区这几年,中考分数都很高,据说判题就是主观题都满分根据客观题扣。
最后区分度很低,当然了,同时也加大了外区到朝阳掐尖的难度。。。
--
FROM 123.123.251.*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有考试都是原地踏步,提高熟练度,或许还提高一点点难度,排名赛的性质就是大部分时间的投入只是证明比别人强一点点。
: 中学六年,除掉准备中考高考,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各种测试,掌握80%的知识点以及达到70%的熟练度,可能只需要三年时间,这个大家可以算,边际的概念大家都懂,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多那么几分上。对于一分一操场的中考,这几分,可能都是随机的,看运气。为这几分,付出的是大好的青春光阴,值不值看个人价值取向了。
: 吃了苦,要说锻炼效果肯定多少是有的,如果每年升一次学,锻炼效果更佳。
: ...................
没办法,不靠分数靠别的更乱更不靠谱。
我们班里初中毕业的时候做高考英语卷子,至少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能拿100分里面的90分了,到了高中还得熬三年去学习英语,就为了再提高那么一丢丢
--
FROM 123.12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