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考完了报名发愁,求介绍下qhf和101的情况
【 在 glj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文不牛啊,标准的中考经济适用型。稍微超点纲就不稳。
: 也就物理力学感觉还不错,倒是道法历史成绩一直挺好。
: 上了初中就没鸡过,现在想也许太放松了点
: ...................
这里更多讨论的是,你们能不能在高中,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家长和孩子自身能否承受这个可能:高中物理前半学期有可能6开头的时候。
--
FROM 218.108.210.*
【 在 ping801231 的大作中提到: 】
: 初中和高中区别蛮大的,初中成绩更多是反复复习查漏补缺的反应。
: 高中重点校,数理化一开局就是难度飙升,能不能跟紧第一梯队,谁也不敢托大。
:
是的。根本没有包票一定能保持某个名次。人本过去的第一实验班,其实也有高一掉队的。
很多事情就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衡量去选择。其中肯定包括家长对于成绩变化的心理承受力,比如高一物理小测就是高考题,不好看的分数开头。对于某些环境的选择,比如孩子是否非常乐意和很多提前学了某科的同学去竞争,以及孩子自身的追赶速度,等等。
--
修改:kkk145 FROM 218.108.210.*
FROM 218.108.210.*
【 在 ping80123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一样的,如果都一样的话,家长还争着去小强干嘛。
: 之前版上有人讨论人本的一个数学大考,孩子能拿到50分就不错了,满分是100还是120来着。
:
版上讨论的是,人本从初中开始,就已经有把高考里面变化多端的题目,拿出来做平时测验的倾向。一般中考也考不到这个层面。这种题集合在一起,拿到60%可能就很好。
--
修改:kkk145 FROM 218.108.210.*
FROM 218.108.210.*
【 在 secics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说现在好多都是集团校统一考试,难道人本跟分校的题不一样?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ndroid」
人本某些班级,不排除平时可能加测小测加试,因为是非常规题目,大考不太计入总成绩的,或者折合了极少百分比的。
例如某届别出心裁搞出附加题5分(实际卷面可能是一道分值10的题目,不只5分)。所有人一起考的是一张基于中考的基础题
如果做到100分了,还是算100了,不算105。和中考题不搭。那届纯粹就是为了搞直升,弄难题。
--
修改:kkk145 FROM 218.108.210.*
FROM 218.108.210.*
【 在 glj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选还是人本吧,清华附想看看。
: 11这两天印象分大跌,不过也说不定是乌龙?
:
十一的大量重心在国际部上。所以。。。
另外,就学习角度,无论去人本还是清华附,英语都是和学校无直接相关的,因为本来背单词就必然靠自己。如已过FCE,则此条无需考虑。
人本的内部竞争性更强烈一些。分班未必是最核心的。实验班有跟不上的,普通班有学得清清爽爽的。最核心的是匹配自己的深度融入。
需要提前思考的是在快速学习,不少同学提前学完的环境中,没有提前学的如何自己有效提问,尤其是一步到位提问,弥补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点。首位物理,次位数学。
--
修改:kkk145 FROM 218.108.210.*
FROM 218.108.210.*
【 在 glj 的大作中提到: 】
: 学习能力倒是有点信心。因为初中并没多使劲。
: 感觉还是有点潜力可挖,如果态度端正的话
假设已经选择人本,最大可能阻碍自己达到个人目标的因素,已经不是分班考本身。
而是这个: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普通班,有的老师经验性地预设了“很多人初中都经历了高考压轴题的训练”,以至于给人感觉是“讲得飞快”。这是既往经验,很难完全避免。
一旦老师并不完全地细致构建知识梯度,那是靠自己去构建这个梯度。这确实是自己的事情。需要家长自己去深入判断,也需要孩子自己的个人能力。
面对这种梯度,历来都是有人转换得了,有人转换不了。能转换的,最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高一分班参考中考成绩和分班考,靠前的实验班的甚至个别年份的第二实验班,也有学得迷糊的,后几个实验班甚至普通班,也有学得清楚的。
另外,仅从教学的梯度转换这事,从已经收集的教学资料(如卷子,作业题等等)角度看,确实qhf相对最扎实。
--
修改:kkk145 FROM 218.108.210.*
FROM 218.1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