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昨晚和娃关于电子产品的对话
所以看手机本身不是问题,被这些消极观念影响才是问题。要让孩子意识到,网上这些声音一半是为了迎合现在青年的心态赚流量的,而孩子长大成青年时的社会一定会和当下不一样,不应该因为现在的风气早早放弃更好的可能。另一半是,无论什么时代,总有人有能力过更好的生活,而这是和自己的努力相关的。不能因为别人躺平,就主动浪费宝贵的人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她自己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起搜索信息如何能实现那样的生活。超市收银只是保底的生活,但设想理想的生活并为之努力,比完成游戏的任务更让人满足,也更有意义。父母要控制自己的焦虑,不要用负面目标驱动学习,不学习会怎样怎样,要帮助孩子对抗社会的焦虑和消极,建立热爱的目标来驱动努力的行动,让孩子对人生对美好生活有信心。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事业爱情生育给人带来的幸福,承受压抑带来的回报,否则孩子会片面地被躺平的轻松吸引。要正面支持孩子用更好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批评否定孩子现在满足自己的方式。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1. 她现在的办法就是虚拟世界
: 2. 她觉得家里一点都不顺心,妈妈几乎天天问今天预习情况怎么样啊,烦死了
: 3. 她说现在大家都躺平,反正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超市收银员每个月2000,我有地方住(你们给我一个房间),我不结婚不生娃宅家看平板,这2000够我吃饭了。
--
FROM 117.129.89.*
你可以问问她,你自己是什么样的朋友,会当什么样的妈妈,为什么你那样的更好,而我这样的妈妈不好。你觉得我怎么改你会喜欢我。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班里,她永远前五
: 同学问她:你报什么课外班
: 她回答:0
: ...................
--
FROM 117.129.89.*
爱是相互的,前提是两个独立平等的人。孩子是依赖父母生存的,会本能的爱父母,除非父母特别令人痛苦。父母有责任了解孩子的需要,调整自己去满足孩子,就像婴儿夜哭,不能禁止婴儿哭,而要父母起夜去照顾,这是成长的需要。敢于表达对父母的不满的孩子,比不知道自己不满、不敢说出来的孩子要更健康和成熟。
【 在 chenw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太惯着孩子了。孩子说出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妈妈。你居然还和她辩论。要我家孩子这样,我会说爱是相互的,那么我也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我们互相都别理对方得了。孩子可以学习不好,但是绝对不可以不尊重爱她的家人,我是绝对不允许的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7.129.89.*
可以找马斯洛的书让孩子看,看完一起讨论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孩子认识不到很正常,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探索自己和人类的心理发展。不能要求孩子屈服于你的道理,也不能放任孩子退缩在幼稚状态,而要引导她去学习探索,形成自己的认识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几天,她也是主动找我聊天
: 她:妈妈,要是你没有生存压力了,你会天天平板手机自由吗,天天玩不停
: 我:我不会。我可能会平板时间增加,但绝不是全部。马斯洛有五层需求理论,我大学学的,我会去做义工,贫困山区资助,免费教英语。我需要精神需求,需要自我价值,需要社会化,需要他人的认可
: ...................
--
FROM 117.129.89.*
心理咨询师就应该和来访者一伙,这样才能帮助来访者成长。成人婚姻咨询,你也不会希望咨询师批评你不对,支持你老公。你会希望咨询师站在你的立场,帮你找到更好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你可以找自己的咨询师,体验自己如何能变得更好,从而更有能力理解孩子。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曾经,都能按照约定时间来上交平板
: 所以没有屏幕使用时间密码
: 平板密码她自己初三改了
: ...................
--
FROM 117.129.89.*
你的问题就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到同样的标准,忽略了父母和孩子能力、责任和需求上的差异和不对等。父母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对孩子是伤害,父母因为自己接受不了,就不允许孩子说不喜欢父母,是打压孩子的自我。而孩子说“我不喜欢你们这样的父母”,实际是在表达“我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没有被很好的照顾”。
【 在 chenwf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当然允许孩子说出不满,事实上我家也讲究平等,说事就说事,说哪不满就说不满,父母可以改正。讲不喜欢你这样的妈妈这种话,我是接受不了的。因为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这种话。孩子是自己的孩子,有再多缺点也是我的孩子,我也爱,有缺点可以改正。但是如果孩子说出了这种话,那么那一刻我也会说这种话。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7.129.89.*
我觉得你把孩子说不喜欢父母解释为要么白眼狼,要么教育失败,就是你接受不了孩子这么说的原因。实际上孩子说不喜欢父母并不是一种评判,只是一种情绪,就像夫妻吵架说讨厌对方,是表达对某些状态的不满,并不是对整个人的否定。上升到白眼狼或教育失败,是父母自身本有的焦虑的投射,担心自己做不好父母,需要寻求孩子的肯定。但满足父母的心理需求、化解父母的焦虑不是孩子的责任,也超出孩子的能力。父母应该有能力像心理咨询师一样抱持住孩子的攻击性表达,接纳孩子的情绪,从中看到孩子的伤痛和需要,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目的不是让孩子喜欢自己,也不是成为更成功的父母,而是对孩子成长更有利。父母可以犯错也应该犯错,这也是孩子适应现实的一部分,但态度上父母应该在乎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哪怕做不到让孩子满意,但是允许孩子不喜欢一些事一些人,并且理解孩子是有理由的。允许孩子以合理的方式表达攻击性是很重要的,比如用语言表达,而不是打人或伤害自己。否则孩子就可能转而攻击自己,认为自己不喜欢父母是自己不对,用抑郁自残惩罚自己。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被动攻击,你希望我好我偏要不好。父母面对孩子的指责引起的焦虑恐惧自我怀疑,可以通过彼此支持、亲友支持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化解。如果孩子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妈妈,妈妈可以笑着问,那你希望我做出哪些改变你会更喜欢我,就可以引导孩子说出压抑的需要,完成一次有效的沟通。如果反击我也不喜欢你,交流的大门就关闭了,还可能变成孩子的心理创伤,为了生存发展出成讨好型人格。
【 在 chenw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客气的说,对孩子,我和娃爹不管从物质满足,还是陪伴,还是精神上真的都竭尽所能了。。。如果父母这样了,孩子还是直接说出不喜欢你这样的父母的话。我觉得要么这孩子天生白眼狼,要么是我教育失败。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我和娃爹就都是对的,我和孩子说过,爸妈也是人,我们会犯错,但是我们犯的错都会及时和孩子承认并改正。爸妈也是人,也有情感需求,一家人需要相互关爱。目前来说,孩子和我们关系很好,有点啥好的就想给爸妈留一份。
--
FROM 117.129.89.*
“不喜欢你”并不是人身攻击,只是一个事实陈述,论坛也不会因为说“不喜欢你这样的版友”而封禁。你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把孩子说不喜欢你当成辱骂类似的人身攻击,是不是你自己接受不了孩子不喜欢自己,然后投射成孩子如果这么说他就是坏的。动不动就攻击和不允许攻击之间还有很大的范围,允许攻击和互相关爱没有矛盾。正如你所说,大家都是人,都难免犯错,表达攻击而不是永远就事论事本身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有情绪才是活人。如果孩子说不喜欢你,你就要同样说不喜欢孩子,这和你互相包容、互相关爱的原则相矛盾。即使孩子说不喜欢你,你也不会恼羞成怒的反击,而是去包容他,关爱他情绪背后的需要,这才是以身作则。孩子就是因为面对诡辩的父母经常会败下阵来,所以不得不习惯性压抑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而孩子并不会让父母产生心理问题,因为父母能力和经验远超过孩子,很容易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性,生物性上依赖父母生存,精神上很难比父母有力,所以需要父母允许孩子对自己释放攻击性,而不允许父母对孩子释放攻击。攻击性是人很重要的功能,是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表现。我个人认为钟国缺乏创造力和对攻击性的压抑是有关系的。很多人不清楚如何健康地表达攻击性,也是因为文化不分好歹地把一切攻击都当成禁忌。
【 在 chenwf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的是太能想了,我家孩子绝对不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相反她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和我也都会诉说她的心事,她的苦恼。对于他们班上的事情,也许我是了解的最多的家长。我们一家人都是这样的交流方式,有什么不满,觉得对方做的不对的地方,就事论事就行了,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说大一点,很多人为啥婚姻失败,就是因为动不动人身攻击。就事论事,是解决问题,人身攻击,会让对方耿耿于怀。家人要互相包容,互相关爱,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不是特殊。
--
FROM 117.1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