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教大家初中成绩好坏如何判断?
我家小娃当年学习围棋就是这种感觉。
竞赛类,没有一点痴迷,是出不了成绩的。小娃对任何事情都达不到痴迷,围棋路也窄,就转向了。
数学是能较易维持专注度的,但远达不到痴迷,这也是我不推娃竞赛的原因。
但想数学成为高考的长板,在娃某段特别松懈的阶段,我告诉娃“你想想,你所有的脸面其实都是数学帮你争来的,没有数学,你啥也不是,数学是你的支撑”。娃认可,还拿这个抵抗娃妈,娃妈一周一次的英语拓展,有时都躲避,说“数学是我的支撑,我要做数学”,惹来娃妈对我的抱怨,所以平时有空,情愿娃无聊着,都不让娃刷小蓝本的,寒暑假才刷。
以前的数学拓展超出了校内要求,初二3次周测+月考,拿到3次年级最高分,后两次难度增加点,也都拿到了唯一的90+,月考数学均分才70+,平行班不及格。
语文、英语均又低于班级均分了,相对平行班算高分。
物理都差不多,道法简单都差不多。
本次月考成绩挺有意思,语文能拉娃十多分的,数学均被反拉十多分。语文拉娃六七分的,数学被反拉七八分,总体还占一两分优势。排名决定权在英语,娃英语只考了91,和头部分就差在这了。
学校真是缺少学神啊,缺少语文、数学双高,海淀学神应该多吧。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娃的成绩应该在省一这个范畴,所以才有这种骑虎难下之感。有天分但不喜欢因而也不想努力略可惜的感觉
:
--
FROM 221.223.193.*
娃喜欢跟我说啊!我没要求排名,娃想排名靠前。我说能进入年排前20就很厉害了,娃已经达到了。
我反而不关注错题,我只关注娃感觉难不难,什么原因做错等等,都是口头交谈,至今,他初中的所有卷子及作业,我好像都没看过一眼。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你家父母双方对孩子的介入都太多太细了,你家小娃的依从性真的非常好。
: 我家是孩子爸完全放手交给我,这么说吧除了中考高考他能知道日子,平时孩子啥时考试他都不知道。我对孩子的周测月考之类的也没过问过,只关注下期中期末这种考试,重点是卷面错题,分数排名能知道但从来没说过啥。
: 我觉得竞赛能拿到省一以上的,说平时不刷题我是没见过的,那肯定是大才
: ...................
--
FROM 221.223.193.*
能拿省一,刷题少,肯定大牛了。
我看娃,就像斗蛐蛐一样,他们是蛐蛐,我就趴着看,感觉有意思。
当年围棋也是这样,一帮家长围着对局表分析,都特别有劲,真像斗蛐蛐。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你家父母双方对孩子的介入都太多太细了,你家小娃的依从性真的非常好。
: 我家是孩子爸完全放手交给我,这么说吧除了中考高考他能知道日子,平时孩子啥时考试他都不知道。我对孩子的周测月考之类的也没过问过,只关注下期中期末这种考试,重点是卷面错题,分数排名能知道但从来没说过啥。
: 我觉得竞赛能拿到省一以上的,说平时不刷题我是没见过的,那肯定是大才
: ...................
--
FROM 221.223.193.*
我和娃也都特别喜欢互相说话,只有我们俩的时候,我们会说着说着就比划起来,动作很夸张的样,我们还会互相“挖苦”找乐子,户外也这样,若别人看见,肯定觉得俩有毛病,我们都是没人的时候发神经。
青春期逆反在父子之间真感觉很微弱,娃和妈容易起冲突,因为娃妈总想管他。
我也问娃以后想找怎样的老婆,你们吐槽渣男,我们还吐槽渣女呢,这个问题主要是我说。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亲子关系是不错,娃也一直说上了初中,好多同学都不和父母说话,回家吃饭关门之类的,我娃发育落后,感觉没怎么长大,喜欢小王子满世界嚷嚷,同学问,你爸妈同意吗,不说你吗?我心里话:说你也不听啊,一学期俩人就打架不玩了。我们跟娃一起吐槽渣男,还跟娃讨论山东男人打老婆,四川男人耙耳朵,娃说要换个耙耳朵的,哈哈哈哈
--
FROM 221.223.193.*
娃数学题会找我,我大多能解,即使暂时解不出,也能给思路。
娃有时会把他解出的题给我看,文字多的我不愿看,文字少的会看,娃闷骚,我会满足他得瑟一下。
有些问题我并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然后让他给我讲一下。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这一点你家娃跟我们略有不一样,我们好像对排名没有那种感觉,或许是他有但没在我面前表现出来过?
: 我们孩子期中期末的卷子我都会认真看,平时作业和小测我不看,但他遇到不会的题时会来找我,我帮他找答案。不过他错题以及不会的题不多,所以我工作量还行,但竞赛我就完全帮不上啥了
--
FROM 221.223.193.*
我觉得不刷题,拿不到省一吧!
认识的深化还是需要做难题去展开和积累的。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反正我是没见过,能做到完全不脱产跟着正常班型上课的都少
--
FROM 221.223.193.*
有特例,在我娃幼儿学围棋的时候,有个重庆的女孩棋童,她爸总吐槽娃不练棋,让她练就哭,不学吧她又喜欢...总之,不怎么下棋,但水平是同龄全国前沿水平。我娃幼儿期围棋水平也差不多前沿吧,练得也少,根据那女孩爸爸描述,她练得更少。群里大把狠练棋的,大家当然不信,认为她爸爸另类凡呢。
结果:前段时间我了解了一下,那女孩已经定段了,同龄顶尖的反而暂未定段,反衬她爸当时说的很可能是真话
【 在 S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得看哪些省。不同的省,省一分数线差别巨大。
--
FROM 221.223.193.*
我娃性格分类应该和你娃类似的,但他也有点不同。
不同也有出处,例如在群体中,偶尔会闷骚+恶趣味,我想缘由可能产生于幼儿园阶段的弱势表现,娃的这些跳脱于基本性格特征的表现,我是持鼓励的态度,不点破且有时参与娃一块表演...这些也是娃的心理需求,娃太冷静了,需要一些无厘头来调剂。
关于数学题,校内未出太难的题,娃自己都能解决。拓展部分我们俩都很少看答案,有时会去看答案,更多是不看。我的说法就是“不属于你的能力,先放过吧,以后能力到了,自然就解出来了”。我和娃都没有分类、整理、记录的习惯,我觉得这些程序磨心使人心累(这可能也是我和娃学习文科更容易心累的原因吧),但对多次出现同等性质的问题会计划再去针对学习,例如娃学高中三角函数就记不住,很多其它知识也会忘。我对娃说“高中本就难,一周一次课你能学好,那不是天才?”,我计划刷完初中小蓝本第四册后启动第五册,同时买高中小蓝本,转向学习与课内高中数学吻合章节,在更高难度上重新学一遍高中数学。这是娃高考前数学的基本盘。
我校总分前几名没有固化,轮流,之前我错误地认为某娃拿过两次第一。没人固化领先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在语文成绩,每次都有不同的人超高分,拿超高分的自己历次分差就达到5分以上,但有一批人是保持在90+的,他们的英语整体一般能95+,数学看均分,均分低我娃就优势显现,均分很高,我娃偶然性就很大了。目前我娃数学显现优势,至今和我娃数学单科竞争的可能就1-2个人(他们刷高中数学了),感觉略高第一梯队(他们刷中考数学),生源方面,没有海淀掐尖程度高,感觉略有欠缺。
普通班也有好的,但很难进重点班前50%。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家孩别说中学数学题了,小学的有些题我都不懂了,自己解太费时间了。所以为了给他和我省时间,我就承包了搜答案的工作,答案和解题过程我基本还是能看懂的,然后就可以和他探讨了,这些题我也会记录下来等总复习的时候再给他做一做。
: 他们班同学间不管总分还是单科,都很少存在那种能轻松碾压别人的,前排的都是轮流坐庄,当然本班的均分还是能碾压普通班的
--
FROM 221.223.193.*
初中阶段主要看初二期末吧,初三上升到第一梯队的也多,到头部的极少,初三第一梯队下滑掉出的少。
补充一个实例:大娃初中校500个学生,某同学初一头部,初二、初三堪堪第一梯队,高一高二高三头部
【 在 corn2004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说初一,有说初二,还有说初三的
--
修改:scubawh FROM 221.223.193.*
FROM 221.223.193.*
摸底是不是超纲了?
班主任想赶你走,应该是好班,你能进说明你本来就强,考不好就是超前考了。
【 在 fx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当年初三开学倒数
: 摸底考试5门全交白卷那种
: 真的是什么都不会
: ...................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