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若即若离”是陈与义《雨》诗中写雨的妙处这种说法。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
雨的形态,而是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绘以及雨中生物的感受来间接表达雨的存在和影
响。例如,诗中提到“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通过燕子南归和梧桐叶落来传达
雨带来的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的气息和氛围,但又不直接看到雨,这就是“若
即若离”的妙处
。同时,诗人自身的感受“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也反映了雨的影响,但同样没
有直接写雨,而是写雨带来的凉爽和个人境遇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若即若离
”的艺术效果
。
上边是AI的回答。我觉得学生能够把上面的话大体背下来,就算学到应试语文的套路了吧?
【 在 nisus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翻到一题,我估计得0分。
: 雨
: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 ...................
--
FROM 111.19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