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人大附的师资怎么那么牛?
我刚才看到的文章里,没有任何一篇提到他第一轮实验班最终高考的清北生比例。
你要知道的话,可以分享一下。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颠覆的,第一轮多少清北?第一轮是中等生,当时贴里争论,区选拔也没选到最强的学生,有人把录取分都贴出来了。
--
FROM 115.171.156.*
你后半部分的观点,因为没有具体的线索,我也就不质疑了。但全区选拔是事实吧?
1991年初中入学1997年高考,这批学生的年龄跟版上好多人是接近的。那个时候北京中学的升学格局是啥样的大家也都清楚:超级牛娃中考去四中,另外还有一些市重点/区重点学校的牛娃可以走本校直升(那时候叫保送)。东城当时还是教育高地呢,在这个区里通过全区范围内选拔优秀小学生搞6年一贯绕过中考的实验班教学(超前学习还是孙维刚模式的核心之一),即便没有选到最强的一小撮,最后有比较高的清北率,我觉得也是合乎逻辑的,并不觉得多颠覆。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道,当时针对第三轮也讨论挺多,关于第三轮的生源讨论,结果不是区头部生。
--
FROM 115.171.156.*
第一轮实验班有个孩子是,所以我说这肯定是个好老师,一心一意搞教学。
但那是1986年的竞赛生。对那个年代的竞赛参与范围和选拔烈度,实在是无法了解和评论。
【 在 hfyx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说是还出了数学国集
: 小学生搞6年一贯绕过中考的实验班教学(超前学习还是孙维刚模式的核心之一),即便没有选到最强的一小撮,最后有比较高的清北率,我觉得也是合乎逻辑的,并不觉得多颠覆。
--
修改:they FROM 115.171.156.*
FROM 115.171.156.*
感觉并不一定都有谱啊。就拿你那个“朝阳初二竞赛小孩如果到rdf上学,水平肯定更高”的观点来说吧,我觉得没有哪个rdf老师敢说这话...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上过学的人,天赋和师资的重要性,大家心里都有谱,并不是必须要rdf家长、实验家长才能讨论这个问题。
--
FROM 115.171.156.*
没问题啊,按你说的,“朝阳初中能达到高联省二水平的娃,如果去rdf上学,水平肯定更高”,你觉得哪个rdf老师敢说这话?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哥,你看清楚我的话再引用好吗,别歪曲。我说得是“朝阳初中能达到高联省二水平的娃”,可不是你口中的“初二竞赛小孩”。这差多远你知道么?
--
FROM 115.171.156.*
感觉大家说的并不是一回事啊。
对特定的某个孩子来说,师资当然是无比重要的。因为影响他成绩的几乎只有师资这一个变量了啊,师资好当然比师资差要强,没人质疑这个啊。
但这个帖子要讨论问题很清楚,是某个超级中学整体的竞赛成绩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巨大差距,到底是因为它的师资还是因为它的生源。
【 在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
: 高考达到下等,什么师资都可以;
: 高考达到中等,师资不重要,师资好更轻易;
: 高考达到上等,师资很重要,特别是短板科目更依赖师资。
: 竞赛课程学习,师资非常重要,师资能直接影响高度;
: 竞赛进国集,师资会不会更重要,没感知了,最后那一段更靠师资?还是娃的天资决定结果?不知道了。
--
FROM 115.17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