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下小娃的英语学习
赞
【 在 qianyishi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文把握住最关键的一点,不要为了成绩说假话,尽全力保住孩子真的一面。。。
--
FROM 114.250.178.*
那两年学日语的情况,跟之前学英语,有什么不同呢?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换个语种可能就不一样了。我也是高考140,没花多少功夫,就初高中6年。口语还行,说不上多好,但是工作交流问题不大。
: 后来到日本工作,零基础学日语,不到两年游刃有余。于是发现不是我语言天赋不行,是英语这门语言恶心。
:
: ...................
--
FROM 114.250.178.*
谢谢这么详细的回答啊,说到好几个有意义的点,我也认真回复下。
我没学过日语,看你描述的经历,以及梁启超“一灯油”学日语的传说,可能日语还真是比英语系统清晰简单。这有点儿激起了我学日语的兴趣,等我有时间学学试试哈哈。
你说的日语应试和应用无缝衔接,而英语应试应用却俩不靠的感觉,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提一个可能性,这会不会跟你学日语是在日本,本身就在应用的环境之中有关系呢?
通过积累学英语效率很低,这个说法,也时常看到,倒是跟我家的体验不一样。我家孩子的英语学习,除了校内课上学习之外,主要就靠小学高年级两年五六百小时阅读的积累(中学阶段也有阅读,但那个阶段的阅读没有小学这两年密集),受益非常大,效率应该说是相当高,不论从时间、精力还是金钱的意义上。
(我就不用“原版路线”这个词了,因为感觉在本版吵架式讨论中,这种敏感概念经常用得很混乱,各说各话。而且我家虽倚重阅读,却不是从小就读英语书的意义上的原版娃。)
另外你说的那个理论上效率更高的路线,却有可能有人永远走不通,这确实是我国多年的现实。除了学习者天赋和毅力的差别外,我再提一个语言本身的因素,语言跟数理推论不一样,人脑跟机器不一样,不是说注入了规则,就能自如推出结果,所以背了单词和语法规则就学会了语言这种陡峭路线的理想状况很难出现。陡峭路线取得成功,可能这个人超级聪明+超级有毅力,也可能还有别的因素没被人看到,比如这个人其实除了背单词和语法还有大量的读和听。
【 在 Samstag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地说就是英语比日语麻烦很多。日语发音简单,语法清晰,不规则变化少。其实我学习英语和学习日语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打基础,把语法和单词掌握到较高水平(也就是俗称的应试路线),再去练习语言的应用。日语的基础一年左右就能打好,再有一年左右,口语也相当流畅了。还有一点,日语学习的应试和应用似乎没什么界限,无缝连接。而英语的应试和应用却是完全不挨着的感觉(也就是俗称的哑巴英语)。我不知道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等语言专家去研究吧。
: 英语的语法感觉又多又乱,单词的不规则变形也多,很多不讲理的地方。所以关于英语学习的讨论那么多,也是正常的。如果走原版路线,通过大量的积累去掌握英语,效率是很低的。前面网友说的几千小时理论,放日语这边都快练到母语水平了。但是如果按我那个路线,也就是先打基础再练应用,理论上效率更高,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因为天赋一般的孩子,光打基础这个阶段就非常漫长,会让他们抓狂,甚至有人永远打不好基础。而且就算准备好了基础,和应用之间也比较脱节。
:
--
修改:kksm FROM 114.250.178.*
FROM 114.250.178.*
以我家的经历看,外语学习似乎既不必要从小小年纪开始,也不必须从听说开始
我们的路径看起来比较小众
【 在 scubawh (scuba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学习还是应该先听说再积累扩展,小学就应该以听说为主,而不是应试,这样学英语不累不与应用脱节。“原版路线”的问题是娃太小,投入太大,喧宾夺主了,好像整个世界都以语言为核心,还是外语。原版路线如果简化,方式应该是对的。
: 【 在 kksm 的大作中提到: 】
: : 谢谢这么详细的回答啊,说到好几个有意义的点,我也认真回复下。
: : 我没学过日语,看你描述的经历,以及梁启超“一灯油”学日语的传说,可能日语还真是比英语系统清晰简单。这有点儿激起了我学日语的兴趣,等我有时间学学试试哈哈。
--
FROM 114.25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