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语文怎么学
也不尽然,还得看孩子的悟性,悟性差契合不到出题人的意思刷多少题也没用。
对于这种娃,最好有老师单独带着(主要的意思是师傅领进门)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阅读量跟阅读题是两回事 说毫无关系也不过分
: 阅读是被动接受作者传递的信息
: 阅读题是主动分析作者为什么写这个 为什么这么写
: ...................
--
FROM 202.108.199.*
你说完之后,我特意找了一小个视频,老师讲解的一小篇阅读理解。
这个仅仅靠自己刷题,哪怕有答案对照,悟性差的估计很难摸索出套路来,普通孩子还真的需要一个老师带着学点套路。
比如针对段落中的某一(比喻)句进行解释,一般的孩子仅能做到:这句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然后形容了啥。4分的题目只能得2分。有老师带着就能学到怎么去解答这类题目:点、析、评,这个一般孩子很难通过答案去总结概括出来。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 有老师最好 或者家长陪着刷也行
: 得有人讲 但刷题也要到位 楼主是刷着没效果就疑惑了 其实坚持刷下去就行
--
FROM 202.108.199.*
读武侠 读网小 不但不能提升语文素养 还能有降智功效。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网小偶尔读读可以 当正餐还是不行
: 作者要配合读者的平均水平降智
: 情节展开稍微慢一点就没人看了
--
FROM 202.108.199.*
说套路有点贬低语文教育了。
更贴切的说法:提高语文素养和奖赏水平
这个能力不单单是娃本上,摊上个好的语文老师真不容易,中国大部分语文老师就是打浆糊。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长要先把这些套路吃透,以家长的历练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 然后把这种吃透了的套路,以孩子可以理解并接受和认同的模式,和孩子切磋。。。
--
FROM 202.108.199.*
中学生总得从如何分析短文开始学起,也是慢慢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吧,要求不能太高,毕竟语文素养是一个缓慢的提升过程。
比如我家那位《人间词话》《诗词里的中国史》《苏轼传》估计看了好几遍了,也是提高这方面的有力推手。
说到底呢,语文就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可能初中(含中考)还能依靠套路得高分,但是到了高中乃至大学恐怕依靠套路越来越不行了(得依靠语文素养和鉴赏水平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提高语文素养和欣赏水平,这个标准比较虚,属于百花齐放的范畴
: 套路就是针对应试里面有标答的那种,这跟英语应试是类似的
--
FROM 202.108.199.*
两种方式,理科强只是数理逻辑分析和推理强,跟语文这种区别很大,语文更偏向情感理解和文化认知,答题更偏向思想和情感同理之心。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学就没语文啥事儿了,剩下的才是依据兴趣爱好自由的空间
: 中考高考套路还是有区别的,侧重点不一样了。
: 另外理科好的孩子阅读分析能力一般很强的,写文章能力也不弱,缺的就是那种套路也可以这么说
: ...................
--
FROM 202.108.199.*
我觉得学好历史的人写材料是真强。
【 在 hateapig 的大作中提到: 】
: 工作之后你会发现,理科好的写材料写文件逻辑清晰,没啥废话。
: 复合型人才真的很棒
--
FROM 202.108.199.*
全面型选手毕竟是少数啊,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学神”,这些人不能称之为理科强,应该成全面强。
更多的孩子是存在偏科行为的,或者可以成为“学霸”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科强,语文的阅读和理解都是没问题甚至比理科弱的孩子要强的,这一点从理科实验班的孩子喜欢文科转到文科后基本都能名列前茅可知
: 重点就在你说的要把它答出来,也就是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在于要以对方认可的标准给答出来并使对方感到很舒服。。。
--
FROM 202.108.199.*
他把语文学习想的过于简单化了,以为语文学点套路就能得高分。
【 在 Evazhang727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得承认这种娃的父母本身情商也不高
--
修改:weiminglake FROM 202.108.199.*
FROM 202.108.199.*
如果你非要说是套路的话,那数理岂不更是套路,解题都是固定套路的。
讲这些没意义啊,广大学霸最头疼的科目是哪科,或者决定能否去清北的最关键科目是哪科,大家心知肚明。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考语文就是套路刷题,除了一些基本的读写训练, 基本没啥好处,而且会限制和带偏思维模式
: :说套路有点贬低语文教育了。:更贴切的说法:提高语文素养和奖赏水平:这个能力不单单是娃本上,摊上个好的语文老师真不容易,中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202.10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