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物理教育也要被文科生给毁掉?
你这一下算解释清楚了,应该大家会都明白了。其实前面也有人是理解的,也说清楚了
速度,包括0速度、匀速度、变速度,这些运动特征,都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是路程和时间决定的,有没有路程和时间,物理的运动特征都是存在的
初中物理老师的这道题没有问题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题中原文是
: “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最本质的属性,或基本运动特征”
: ”反映物质最本质属性“是指类似密度这种概念
: ”反映物质的基本运动特征“就是本题中所说的速度。
: 这道题的意思是速度是物体本身固有的运动特征,可以用s/t去计算,但是 s 和 t 的变化只是测量数据的变化,不是物体本身的运动特征的变化。用10米/秒 , 600米/分,或者1000米/100秒去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都不会对速度本身造成影响。所以选C
: 如果选A,相当于认为物体通过的距离长短会对速度造成影响,比如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 如果选B,相当于认为物体运动的时间会对速度造成影响,比如运动时间越长速度越快
: 这显然都是错的。
: 这道题本质上是在考,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它自身的特征,不随人类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变化而变化。运动速度反映在测量方法上,是s/t ,但你不去计算 s/t, 或者 测量了更长或更短的 s 和 t, 或者使用了s/t之外的计算方式,都不会对这个物体的运动特征有影响。
--
FROM 120.245.115.*
牛!
你这种能把问题说的特别清楚。给孩子讲知识点肯定非常清晰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在偷换概念
: “速度是物体自身的运动特征”
: 跟
: “物体(能或不能)决定自身的速度”
: 这是两件不同的事
: 题目讲的是第一件
: 一个物体静止也好运动也好 速度都是它自身的运动特征 不因测量手段的改变而改变
: 你说的是第二件 这个物体是因为外力动或不动 以及怎么动
: 楼主犯的也是同样的错误
: 在语言上用A概念替换了B概念
: 最后忘了题目在说什么
--
FROM 120.245.115.*
路程和时间只是用来表示速度的,速度可能是0,也可能是均匀的,也可能是变化的
但无论是什么速度,都是物体自身就具有的,就算你不拿路程和时间来表示、来衡量,物理具有的运动特征(速度)也是真实存在的
【 在 someanybody 的大作中提到: 】
: 题目问的就是决定物体速度大小的因素啊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101K9C」
--
FROM 120.245.115.*
你说的清楚!
题目没有问题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题目说无关 是指s/t是测量手段 只能反映 不能决定和改变
: 你也说了
: 运动特征的改变因素是力
: 那么 如果你认为力能决定速度,你同时还认为s和t能决定速度吗?
: s和t,在物体运动状态中起到了跟力同等的效果?
: 所以
: 这道题就算语言上有再多的不严谨
: 也只能选c
: 而是题目本身的意图是挺好的
--
FROM 120.245.115.*
佩服您写这么多,讲的这么清晰。虽然里面也有少量用词不准确,但应该是疏忽造成的
中学老师出的这道题确实没有错误,答案C被很多人理解狭隘了,事实上答案C 物体本身
是指具备了速度的物体本身,这个速度可以是0,也可以是一个均匀的速度,也可能是一个变化的速度,无能是一个什么速度,题目的意思就是把这个速度归为要研究的物体本身的属性了,即这个物体的运动特征
【 在 kcotskcots 的大作中提到: 】
: Gemini 2.0 flash thinking 关于本题的一些看法:
: 这道题的答案是 C. 物体自身。
: 解说:
: 题干的核心思想是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时,新定义的物理量反映的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不依赖于定义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数值。
: 速度的定义: 速度被定义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v = s/t)。
: 速度的本质: 虽然我们用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但速度本身并不取决于你取的具体路程是多少,或者时间是多少。 一个物体以某个速度运动,它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通过不同的路程,但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假设是匀速运动)。
: 决定速度大小的因素: 因此,决定物体速度大小的,是物体自身的运动状态。 更具体地说,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的惯性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物体的速度。 选项C "物体自身" 在这里是一个相对概括的说法,它指向了物体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受力情况,这些最终决定了它的运动速度。
: 为什么 A 和 B 不对:
: A. 物体通过的路程: 路程是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是运动过程的一个量,它只是被用来计算速度,但它本身并不决定速度的大小。 物体可以走不同的路程,但速度可以相同。
: B. 物体运动的时间: 时间也是运动过程的一个量,同样被用来计算速度。物体运动不同的时间,速度可以相同。
: 题面上存在的出题人始料未及的错误分析:
: 题面在试图解释一个相对抽象的物理概念,但在表述上存在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可能导致学生对“决定”这个词的理解产生偏差。 以下是几个可能存在的“始料未及的错误”:
: “决定”的歧义性: 题干说“决定物体速度大小的因素”,这句话容易让学生理解为速度是直接由某个具体的物理量决定的。 然而,速度作为一种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身决定的,而不是简单地由路程或时间决定的。 路程和时间只是我们 测量 和 计算 速度的工
: 具。
: 简化了物理过程: 题干的例子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简化模型。在更复杂的运动中,速度是变化的,其变化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决定的(牛顿第二定律)。题干的表述容易让学生忽略力的作用,误以为速度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量。
: “物体自身”的模糊性: 虽然答案是C,但“物体自身”这个说法过于笼统,容易引起误解。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指物体的质量、形状等静态属性。 实际上,这里更准确地应该指向物体的 运动状态 (包括速度和方向) 和 受力情况。 出题人可能想表达是物体固有的某种属性决定了其速度,
: 么什还痪贰
: 对因果关系的混淆: 题干的表述容易让学生混淆因果关系。 我们用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路程和时间是速度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改变了其运动状态,从而产生了速度。
: 更清晰的表述方式(举例):
: 为了避免上述歧义,题目可以更强调速度的本质,例如:
: “用路程与时间之比来定义速度,这是物理学中定义物理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用比值定义的新物理量通常反映了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例如,速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一个物体具有特定的速度,无论我们选择多大的路程和时间间隔来计算它,这个速度值都应该是一致的(假设
: 是匀速运动)。 由此可知,速度的大小取决于:
: A. 物体在特定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 B. 物体通过特定距离所用的时间
: C. 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这样的表述更强调速度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体现,而不是被路程或时间所“决定”。
: 总结:
: 这道题考察的是对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理解,核心在于新定义的物理量反映的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不依赖于定义所用的具体数值。 尽管答案是C,但题面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简化,容易让学生对“决定”的含义产生误解,并忽略了力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中的作用。 出题人可能希望强
: 调速度的内在属性,但用词不够精准,可能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偏差。
--
FROM 120.245.115.*
就是要研究的这个物体自身
速度是要研究的这个物体自身所具有的运动特征,答案C物体自身等于说运动特征是物体自身的属性,这个说法没有错误
物体是静止或者具有均匀的速度,或者因为受力产生变化的速度,无论是个什么速度,一旦获得了这个速度,就是物体具有了这个运动特征,物体的属性,确实包含运动特征,比如一个静止的篮球和一个运动的篮球,虽然形状和品牌完全一样,但是这确实是两个具有不同属性的篮球,一个没有任何危险,一个如果速度足够大砸在头上会很疼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啥叫“物体自身”?物理课上没学过这个概念
--
FROM 120.245.115.*
确实
语文其实最能看出逻辑能力,语文不好的,往往是逻辑能力或者说智商差一些的
这道题如果语文能力或者说理解能力差的,一般会认为中学老师这道题问题太大
【 在 miaomiao0505 的大作中提到: 】
: 越是理论科学,越需要严谨的文字表述。那个定理定律不是抠字眼?语文不好,理科考高分可以,想真正学好理科很难。
--
FROM 120.245.115.*
嗯 中学老师这道题确实没有错误
【 在 Wwhhxj 的大作中提到: 】
: 整天看到有人在网上说现在的自然科学教育落后美丽国多少年,但是一旦初等教育开始端正基本的物理概念,又被这些从小死记硬背简化的物理定律的人喷。
: 首先,速度并不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这么简单,这个比值严格意义上是一个平均值,而且是一个标量。
: 而速度是矢量,而且并不是一个平均值,而是一个瞬时值,是某一个时刻物体运动方向和大小的描述。
: 那么,决定一个物体速度大小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从初中高中角度,可以理解的是: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性形状
: 受到作用力的大小等等
: 所以选C,物体的自身,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问的是影响因素有,而不是影响因素是。
--
FROM 120.245.115.*
事实上,物理学中的“物体”确实就天生具有“速度”这个本质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速度,要么是0,要么是一个带方向的数值。这道题的目的就是让考生明白:速度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一个确定的速度,只要存在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就具有一个特定的速度,速度是物体自带的,你用不用位移s和时间t去表示,速度都是存在的,速度是由物体决定的,不是表示工具决定的。
这样解释,你是不是理解了呢?
下面,我来解释下您说的,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怎么能说速度是物体本身自带的呢?
我是这么理解的:物理学上的“物体”严格来说就是指某一时刻具有确定质量、密度、位置、速度等确定属性的研究对象,下一时刻,这个研究对象的质量、密度、位置、速度等属性哪怕有一个属性变了,这个研究对象就变成“另外一个物体”了。
比如,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球,每一时刻,虽然形状和质量、密度都没有变化,但是每一时刻这个球的位置和速度都变化了,在物理学上,事实上,这是一个在不但变化的很多物体,不能说掉落的过程是一个物体。
正是因为物理学意义上的“物体”是一个具有明确速度、质量、位置等特性的物体,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意义不是完全吻合,才造成了很多人认为答案C物体本身不正确。生活中,我们认为只要一个物体的形状、质量、密度、颜色等没有变化,那就是同一个物体。
【 在 fckmessi 的大作中提到: 】
: 物体的速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怎么能说是物体本身呢。。。如果有外力作用,那还是物体本身能决定的吗?
: 这种说法只适合质量这种量。密度也勉强满足
--
FROM 120.245.115.*
您看看我上面的解释
初中物理老师的这道题真的没有错
问题出在大家对物理学上“物体”这一词的理解
速度确实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任何物体都有一个确定的速度,你测量不测量它,他都有一个确定的速度
【 在 someanybod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写了那么长的质疑和论证,没有人正面进行辩论,不得不说,一道题错了也无所谓,但是没有质疑和思辨的能力,一上来就靠感觉扣帽子,才真正说明我们的物理教育确有问题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2101K9C」
--
FROM 120.24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