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个人观察:数学适合提前学的娃
有压力,只是都能做,有一定做出几率。
本区出题简单才没多大压力。
我们有时间还是会去弄高中数学,初中的早不弄了。
【 在 sunshine767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统考压轴题没压力的,可以自己适当钻研些难得。毕竟初中还是简单。
--
FROM 221.223.193.*
你这是胡搅蛮缠了:
1,走竞赛的都是已经走到最前沿的那一批人,这一批人的基础是更大量提前学了的人群,你问这些基础人群“怎么不去卷竞赛?”这不就是吃7个包子饱了,你去问别人,吃前面6个干啥?
2,小学甚至初中,校内数学过于松弛,而高中过于紧张,提前学有助于高中减负,外省偏理能保985的娃算不算优秀?就他们照样死磕数理化,你以为他们所有科目都必需走几遍吗?他们是可以选择性完成作业的,更多精力放在相对生疏的科目,提前学了,高中相应科目的时间可以结余出来给短板科目,社会就是以这部分人为核心的,天才只是点缀,其实天才学习更多,不然也是废物天才,和一般985一样,甚至不如。
3,“第一遍简单,第二遍中等,第三遍上难度”学校是这个操作规程吗?这不是折腾人嘛,哪个学校这么教书的?我看见的第一遍就上难度,高二下结束,高三滚动3轮以上,没有比第一遍难,就是越滚越快,掌握好的章节可以忽略做其它事。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你还是没回答两个问题
: 1数学天赋高,为啥不去卷竞赛,而去提前学学校内容
: 2学校里是第一遍简单,第二遍中等,第三遍上难度
: ...................
--
FROM 221.223.193.*
北京初一期末真正进赛道的可能就大几十人,基数可就大了,完成小奥的高端班相当部分的都继续学了,这部分基本都学完初中了,进赛道的高中学了一遍。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都七中
: 我们原来是这样的
: 最近一次物理班主任老师退休聚会问起的时候还是这样的
: ...................
--
FROM 221.223.193.*
高中本就学时紧张,没人提前学了,提前学都是小学+初中阶段。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说的是你初中三年卷不进赛道,就不是高中竞赛的基数
: 你到底有多少时间天赋又搞竞赛又学完高中内容?
: 你学没学高中内容,选拔的才不会管,只管你竞赛怎么样。
: ...................
--
FROM 221.223.193.*
有一批人小学6年级就学完了初中啊!只要顺延,初一只能学高中了,也有选择初一再复习一遍的,我也考虑过这个选项,考虑到初中校内还要上课,就选择学高中了。初中数学1年学完+课内正常学1遍,最初有点担心这种模式是否可行,结果我娃是可行的,就是降维复习一遍,作业飞快,平时不做任何初中部分的数学拓展了,把时间留给了语文、英语。语文、英语也跟上去了,现在又可以把重心转向高中数学了。如果小学没学完初中数学,肯定抽不出身来。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初中学高中内容
: 但是高中竞赛班都不会在普通班选人了
: 也就是初中你没把九成的时间用于竞赛
: ...................
--
FROM 221.223.193.*
提前科目又不多,我们选择的是语文、英语紧跟校内老师,而选择了之前表现出的长板-数学做为拓展。
校外老师资历也很高,但这不重要,因为他们讲的题目总体偏难,相当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而理解,这又拔高了听课的难度,所以我建议娃以后要自己把教材再看一遍(现在没时间),我也一直在摸索适合娃的方式,初中部分是合适的,高中部分现在也没证明不行,还得尝试一下,如果行的话,我们这条路就通了大半,之后会很顺畅。不行的话就要做调整。
为什么不按学校进度来呢?缘由就是小学太简单,从而学了初中,接着初中又简单了。高中能不能复制?还得尝试一下。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还要学校干什么呢?
: 努力上好初中高中,然后根本不按他们的学习方案来
: 就自己搞一套?
: ...................
--
FROM 221.223.193.*
不赞成你对天才的认知。
“天才”是认知积累而逐步提升认知,进而表现出天才特性。
我家小娃自小学3年级以后,我就在和所遇到的同龄孩子比较学习理解能力,发现我家娃比他们强,学习更快理解更深,我反复权衡,这部分能力不是天生的,在幼儿园时期学习围棋(我个人是野路子围棋相当于现在的业4水平)及小学奥数,让娃接受了很多思维逻辑节点,逐步打开节点使娃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拓展,以致表现出比同龄娃更强的逻辑理解力。后来我们遇到1个小奥课外同学,我无法判断谁的逻辑理解力更强,这个娃学习兴致更高更积极,比我娃成绩好,我娃追赶他很起劲,他也把我娃做为对手,这娃考上了早培,这娃能力是天生的吗?也是前置积累的,当然娃本身是聪慧的,但没有天才,不学而显示天才在几率上必然存在(自然思维恰好契合,纵向多个节点恰好契合就表现为天才),自学是能打开节点的。
天才是结果,是发展的结果,不是天生的结果,我所有帖子都没有拿天才说事,虽然我赞成人的区别很大。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先后,而是多少
: 高中数理化不需要那么长的学习时间,就能碰到个人的极限
: 再多用处也不大了。觉得先学多学就比后学有优势,就是没有证据支撑的赌博
: ...................
--
FROM 221.223.193.*
人有多类别的上限,综合来说,物种上限是一条线,不是一个尖尖,有一批人撞在这条线上。有更多人可以触碰这条线,而不是天才的上限就高,天才只是更接近或提前碰线了。物种的天花板是同一条线,基因均衡搭配合理的人都可以去触碰物种的顶线,这个是物种的,不是个人的。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限是天生的
: 培养只是兑现这个上限
: 但是基因没有到天才的地步,那就是到不了
: ...................
--
FROM 221.223.193.*
现实中有几人能达到高中数理化学到烦的程度?达到了他也不会继续,他可以学其它的或进阶了。
提前学的目的也可以说就是达到烦的程度吧,那就提前完成了高考储备了,现实达到的人少。
拓展类学习,只要是进阶的,其实都属于提前了。我娃是通过学习初中奥数覆盖初中校内数学的,只不过个人选择认真学习和校内有关联的部分,存竞赛内容一带而过了。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了我觉得学英语有意义呀,不知道你怎么理解的
: 只是不完全叫提前学,因为不和高中教材挂钩呀
: 因此高中英语课上读读背背做点题,不算空余呀,这不算区别?
: ...................
--
FROM 221.223.193.*
参杂了个人因素当然正态了,物种的上限肯定是一条压制线。
这也是天才登顶后,陆续有后来人把他淹没的原因。天才+努力,才能维持出高配成绩的偶然性。
【 在 zyd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一个物种的上限也是正态分布的
: 另外就是有人学一小时当你10小时,然后他一天学八小时
: 你能一天学80小时也能赶上他,然而一天并没有80小时
: ...................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