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问这成绩还有救吗?
最后一句:你就是说我没认真学,就是说我不行。
你现在越着急,或者将来也许随孩子去的躺平,都是在对孩子说上面那句话
那孩子会按你的这个发愿,让你心想事成的
【 在 iambig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那个通宵玩游戏,直到现在只要你一没盯诠,他就会利用任何机会玩儿。
: 没的玩儿,电话手表上的小游戏都能玩上瘾,ipad上的定时器都能让他玩半天。
: 自己的书不看,弟弟的绘本却看,一看就不放手。
: ...................
--
FROM 118.247.123.*
逻辑就是:孩子虽心有不甘,但就是会在方方面面表现出“父母说的对”
话说,罗森塔尔效应了解一下,差不多
【 在 DelPotr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啥逻辑啊,是娃故意和我家长对着干吗?
--
FROM 118.247.123.*
可能是怕我们责备他电不够的事儿。
这差不多是答案了。
从小到大,孩子应该被照顾的不错,但另一个角度看,相当于被替代了不少。娃成长中越界的替代,算得上一种隐形的攻击,因为相当于一种剥夺。明面上看,这意味着:摊子烂了有人管,屁股脏了有人擦。那个时候小朋友付出的代价通常是:被指责否定(跟你说了多少次,你就是不听;怎么总是粗心,就说你应该认真点)
小朋友听了这些话时,能啥感受呢:烦躁,委屈,愤怒……
衍生行为通常会是:撒谎,沉默,摆烂
青春期前,这些感受会累积,即便有这些行为,但态度上还不至于太嚣张;青春期后,因为成长“独立自我”的需求,态度会变成“我不装了,我摊牌了”。家长们不明就里,可能会说的更多,还觉得娃咋这叛逆?越发恨铁不成钢。却因为没有有效约束的东西了,娃们这时候甚至还能拿捏父母软肋,于是更加放飞自我,父母更加头痛
这是一个差不多跨越十年导致积重难返的事儿
【 在 fcd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师,请教下俺家这孩子是啥心态。
: 高一了,别的毛病就不先说了。
: 平常骑自行车上学,遇到大风或范懒就骑电动车。
: ...................
--
FROM 118.247.123.*
我为啥要做,那么累那么麻烦
做好了会被认为是我应该的;做不好还得被啰嗦半天!
我不做反正也有人做,没人给我做——你们怎么能不管我!凭啥不管我了!
【 在 fcd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对,你真是专家,专家的专,赞一个,谢谢!
: 在我们的角度,就是娃撒谎,当面不认帐,没有责任心。
: 在娃可能就是不想承担责任吧,而且从小到大就理所当然的觉得就是父母应该做的,不是他们的事儿,他没做,结果我们还怪他们。
--
FROM 118.247.123.*
你原文只是问啥心态。。我担心说了解决方案让帖子太长,总有人嫌我啰嗦,嘿嘿,我就不想画蛇添足了
1 家长减少越界和替代行为。比如你们的职责就是提醒:你记得充电啊,我们工作忙压力大顾不上管你了;或者问一句,“充上电了?”他说充了或者含糊的嗯嗯啊啊,你们就甭管了。前面的发言叫关心,要是再追着说什么“你明天可要麻烦了/跟你说过好多次了”,这叫越界。。。或者你们干脆去查看到底有没有充电,没有就又给他弄好,或者你们一直为他的出行因为没电而揪心,这些都叫替代
事实上,他车没电,他费劲、他迟到、他挨老师骂受学校处分,都是他该为自己“上学准备不充分”的买单行为。
他要是回来抱怨你们怎么不给他提醒,怎么不给他做好准备,你们只需要故作惊讶笑嘻嘻的回应:
是吗?哎呀,我们很忙,光想着做饭了/今天工作上的事儿了
上年纪了,丢三落四将会成为常态,儿呀,我们将来得指望你了
……
忌:我们早就说过了,你还这样!你不自找嘛?
一定要控制回应态度,就是打太极,各种不接招!他指责你们甩锅你们时,不要急着去澄清,说什么“不是这样的,明明是你……”越接招你们关系越对立,他越建立不起来责任感
2 把你们对孩子的标签印象撕一撕:他不行/他做不好/他毛病多。你琢磨琢磨,你们对孩子的定位,是不是主打这么个路数。
也许家长会觉得:他就是做的不好呀!
是的,孩子只是做的没达到我们期待的标准,其实那只是他的表现或者行为,不是他的人如此。但我们很多时候,会把他的行为跟他的人等同起来,孩子会接收到这些信号,于是他的回应就是:哼,这有什么,说我是那我就不改,我就是!然后他继续我行我素,你们继续苦口婆心或者抓心挠肺,但实际上,这是你们双向奔赴的心想事成。。
所以,不以孩子的表现结果去评价他“不好”,哪怕说他“做的不好”;他的结果再不好,我们可以做的,去关注他努力的过程。如果结果总是不太令人满意,我们跟孩子的对话,就是“看你有点困难,你需要我们帮你啥?”或者“你有需要的话可以跟我们求助”。而不是“瞅你费劲,瞅你废物,闪一边去,我来,这有什么难的!”
3 去问问孩子怎么想的,而不是口头教育他“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都是大道理。想想你当年这个年纪,老师们给大家说的这些话,同学们哪个不是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值得一个白眼啊?
所以,把自己的心理视角调成当年跟孩子的同龄,回想当年自己去试错去学习去期待成人的对待方式,再把能力调成如今的年纪去处理。你们跟孩子的关系能拉近点
【 在 fcd 的大作中提到: 】
: 再看,你确实说出了病症,但如何解药你没有给啊
--
FROM 118.247.123.*
你家小朋友是i人吗?
【 在 DelPotro 的大作中提到: 】
: 高手!
: 我也来蹭热度请教一个啊
: 孩子放假了让他指定假期计划,学习、运动和娱乐。
: ...................
--
FROM 118.24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