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高三娃辅导笔记
高三住校,一周回来一天。平时空闲自己研究一下之前错题,周末把我的理解灌给孩子,能吸收多少算多少吧,尽人事听天命。各科情况:
语文目标120(实现目标挺难,书写潦草,作文拉垮,50分得35的样子。需要重点突破作文和表达)
数学目标135(看运气,投入时间精力最多,高二以来就不见成效)
英语目标140(还有提升空间的一科,第一次听口没满,三月2刷争取再赚1分。语法和作文差太多,20得12分左右,语法15分扣5分。重点突破语法与写作)
物理目标97(号称学的最好一科,投入最少。但每次考试都失误,不但没贡献,有时还拉分)
化学目标94(表现尚可,具体情况没跟踪,没精力也没兴趣关注化学,遂放弃参与,听之任之)
生物目标94(最纠结和不放心的一科,最近表现还算稳定,没有参与。计划在基因工程和遗传部分再加强辅导)
物理周末随口问了一下统练情况,才知道最后一题又错了。最后一题大意是有一飞船质量M1,速度v1,通过一次性喷射燃料后,实现垂直于原轨道平面的变轨(新轨道平面与原轨道平面垂直),变轨后质量变为M2,速度v2。第一问求喷出燃料的速度大小。显然用变轨前后动量向量差得动量变化,通过勾股定理可得动量变化大小,除以质量损失即可。但人家就硬是分两步,先让飞船停住,再垂直变轨,最后算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玩意儿。像类似问题屡屡出现,不知道该咋避坑。不问不说,好在过问了一下,拿出点儿时间通过数学分析证明了题目中的情景是做功最小的变轨方式,他才信服。
数学也是,统练一个选择题是22年全国卷真题。写出俩圆公切线中的一条即可,最简单的俩圆相减那条他没想到,次简单的一条x轴垂线,他也没写出,非得选了最难求解那条斜线,结果也没做对。像这种情况也不止一次,还是学得不扎实。
借着这道选择题,深入思考了一下,向量对称,旋转等情况,有所新得,记录一下。
向量a与b的点乘与b与a的叉乘,分别表示a顺时针转过b的方向角后所得新向量(模长相应变为|a||b|)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由此可以推导或解释以下几个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几何意义:
sin(a+b)=(cos(-b),sin(-b))x(cos(a),sin(a))=sin(a)cos(b)+sin(b)cos(a)
sin(a-b)=(cos(b),sin(b))x(cos(a),sin(a))=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b),sin(-b))o(cos(a),sin(a))=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b),sin(b))o(cos(a),sin(a))=cos(a)cos(b)+sin(a)sin(b)
对诱导公式的几何解释:
sin(pi/2+a)表示向量(cos(a),sin(a))逆时针转动pi/2后所得新向量的纵坐标,而该新向量与原向量垂直,故其纵坐标为原向量的横坐标,即为cos(a),同理可以解释其余诱导公式。
对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与解释
sin(a)+sin(b)的几何意义是两个向量(cos(a),sin(a))与(cos(b),sin(b))之和向量的纵坐标,两个单位向量之和构成棱形对角线,该对角线向量的模为2cos((a-b)/2),方向角大小为(a+b)/2,所以sin(a)+sin(b)=2cos((a-b)/2)sin((a+b)/2),其余同理可得。以前教给口诀,总记不住。我自己是这样记忆的:“和差化积2倍半,正余,余正,余余,正正,最后一项要把负号添”,奈何自己习惯的东西,别人不习惯。
其它:对极化恒等式的拓展及应用。把向量点积极化恒等式拓展到叉积可得(AxB)^2+(AoB)^2=(|A||B|)^2,又知AxB为三角形ABC面积的2倍,可得三角形面积的一种向量求法:2S=根号(|A||B|^2-(AoB)^2),而根号下第二项可以由点积极化恒等式计算得到。该公式与海伦公式计算速度相当。
--
FROM 221.223.193.*
每天在学校自习到9点半,10点半能睡觉,早晨7点钟之前起床,开始新的一天学习。每个周末都有作业,能否做完,以及做到什么程度没有跟踪,全靠他自己自觉。平时只是关注一下错题。往往一个错题会带来一堆的知识点需要加强,时间上确实非常紧张。一般就是自己亲自做一下孩子做错的题,从中发现一些坑点,和知识欠缺的地方。效果多大,也不好说,就图个心安而已。我觉得自己起到的作用大概是个知识蒸馏器的作用罢!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困惑哈
: 住校是几点到几点的作息?
: 回来一天,没有作业吗
: ...................
--
FROM 221.223.193.*
硬头皮上,习惯了也就好了。小学时对小奥就很头疼了,中学对压轴题也很排斥,到了高中慢慢的也能做压轴题前两问了。总体上,语数外物能搞定。化学生物不太行,只能当个学伴,有时候需要让孩子给我先讲一下基础知识,才能做后续分析。辅导孩子过程中,比较自豪的是自己竟然能全文背诵滕王阁序了,也算是一种额外收获!
【 在 myopiayy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家长抓得好细。不过住校的话一周就回来一天,感觉没啥时间落实啊。孩子愿意配合吗,各科知识家长能搞明白不?理科我感觉都不敢跟孩子细致讨论,都不记得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221.223.193.*
玩过了,不想再玩。讲实,再玩一次,也玩不转6科了。
【 在 dapao244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以再参加一次高考,
: 也整个清北玩玩,
: 哈哈哈
--
修改:ld2020 FROM 221.223.193.*
FROM 221.223.193.*
确实,多数情况也就是自我感动。既不采纳,还不领情,也就是自己亲生的,硬着头皮没办法。由此推论,社会上之一对一又有什么用?我们除了小学四年级,为了缓解小升初焦虑,报了半年小机构奥数班,再没报过任何课外学科辅导班。高二时,试听过一节网红数学,无非就是就题论题,水平还不如自己,果断弃之。我是24小时全天候接受孩子答疑,可惜人家从未主动问过本老一言一辞,都是我追着问个只言片语。
【 在 lm 的大作中提到: 】
: 借用我娃的回答:别感动自己,学习还是我自己的
--
修改:ld2020 FROM 221.223.193.*
FROM 221.223.193.*
在孩子学习上,我确实算得上“鲜”,自认是“贤”,当然也可以说是“闲”,但也招人“嫌”,不但孩子嫌,外人也嫌。至于说孩子是“牛”娃,我想应该是差之甚远。当然若说是“普”娃吧,别人又会说是“显”,毕竟学习上也是前5%了,但这只是看到表面而已。这孩子只能属于“勤学不好问”,我归之为“苦学”一类,此一类,学之甚苦,毫无乐趣。日刷百题,事倍功半。
【 在 Thulium 的大作中提到: 】
: 贤亲+牛娃!
:
--
修改:ld2020 FROM 221.223.193.*
FROM 221.223.193.*
那得投入非常多的时间才行。如果好学,有问题问学校老师,或找个搜题工具即可。不好学,一对一也未必有效。我是这个看法。说到底还是得“勤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在 bluesh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帖不就说明了一对一的用处嘛
: 如果是个会主动问问题的娃,爹妈又辅导不了,一对一不就有用了
--
FROM 221.223.193.*
李龙还是蛮厉害的。最近没看到他的消息,估计是闷着头准备高考,看好这个小学弟重读清华。
【 在 wk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估计考不上,清华数理基科班的李龙毕业后一直当培训机构老师,复习几个月后只考了600出头。 就比唐尚珺多十几分。
--
FROM 221.223.193.*
你说的对。说一对一没用是有点儿武断了。得分情况而言,主要是一对一得投入非常大的时间和资金才行。周围也有朋友就是一对一把孩子推进实验班的,最后高考成绩也很高,用其家长的话说成绩是用钱堆出来的。我觉的殊途同归吧。
【 在 Shagualld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的是,牛蛙牛家长都是成对出现的。
: 但是把孩子分成好学和不好学,有点简而化之,个人觉得所谓好学和不好学,中间可以划分出好多不同类型。
: 就前面tokki(ID没记清,写错了勿怪)大神说的帖子就很对,很多孩子面对学习困难,没能提出问题不是态度问题,是遇到学习困难,并不知道怎么解决,以及能精准描述自己的缺陷缺陷在哪里是个难度非常高的工作。
: ...................
--
FROM 221.223.193.*
无奈!平时瞄一眼他的学习场景:拿出做完的练习册,对着答案,朱笔一挥,刷刷一顿勾,或者来个大红叉子。我只对红叉子感兴趣,随机的挑出一个来问问“对着答案看懂了?”“看不懂!”。不懂也不去把它弄懂,弄不懂也不问,继续做作业刷题。那这样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想必是且等着“量变到质变”!
【 在 lup 的大作中提到: 】
: 唉,我家好像也是这款,勤于刷题,但是思考永远止于该题
: 家长也尝试引导他深入探索,内容可能涉及还没学的东西,可人家没兴趣,这道题我会做了,可以做下一道了。家长也就作罢了
:
--
FROM 221.22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