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讲讲六国论
非常典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当年我的高中课堂就是这样过来的。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千百年前古人的一篇文章究竟想从中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说白了《六国论》就是个载体,这个载体承载的信息,辗转千年后还剩下哪些是我们要学习吸收的?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算看到个好玩的话题
: 六国论这篇从逻辑来说是完全断裂的
: 但这不代表作者苏洵水平差
: ...................
--
FROM 221.223.196.*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话都到这份上了,也是够狠的,每每读到这一句,心里都替他捏把汗。
【 在 dapao244 的大作中提到: 】
: 六国论的本质就是?
: 打人不打脸,
: 骂人不揭短。
: ...................
--
FROM 221.223.196.*
在我看来,苏洵所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观点,首先是得站在六国是一个整体上讲的,而非单就某一个国家,即致六国皆亡的原因并非“兵不利,战不善”,主要在于“赂秦”带来的坏处。也就是在论“坚持抗战”和“割地求和”的问题。苏洵为了论证自己的“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观点,需要论证并且已经论证了:
1、赂秦(割地求和,以地事秦)的事实有没有?(有啊—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这样做会导致破灭的道理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非兵不利、战不善(白话就是,非武器不精良充足、仗打的不好),为什么这样讲呢,除了人们熟知的事实外(这根本不需要论证啊,六个国家大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继承者,积累了那么久,国防军工力量显然是有的吧,所以根本不需要论述“兵之利”),那是因为战不善吗?(个别的,局部的战不善肯定有,但六国中有也有几个坚持打的,打的不错的,结果有效果啊,向使六国皆然,会是怎样呢?)苏洵举例论证:“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如果有不赂秦,也灭国的怎么解释呢?苏秦拿出齐国举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4、六国中,有两个(燕赵)开始不坚持抗战义不赂秦而后亡,有一个始终不赂秦的齐国因为五国赂秦亡而最后亡: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这种论证还不够吗?
6、六国灭亡,都是因为“赂秦”吗?(苏洵说不是,但“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苏洵在一篇不足600字(翻译成现代文大概得800字左右,恰好是中学作文字数之限)的古文中,鲜明的提出论点,运用了种种论证手法(理论分析、设问反驳、举例子,列数字,作假设,引用名人名言——尽管可能是自己编的一句话—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用了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描述生动,用辞典雅,思想健康(坚持抗战、反对求和),文章结尾发出倡议。但凡对中学作文有了解的,这不恰是现在中学考场议论文之模范吗?!苏洵《六国论》作为古文名篇,流传千年,近四十年来都是中学课本必修必背之篇,自是有道理的。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需要论证:
: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
--
FROM 221.223.196.*
请不要跑题,苏洵的《六国论》一直是被当作文学作品而被人们传颂,而不是史论。非得要求他文史合一?要说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一篇《六国论》,自可以反驳之。从议论文写作的视角,解读苏洵《六国论》哪一点不可取?哪里没有体现对自己论点的论证?再者说,我是在讲跟着《六国论》学作文,而从没有说怎么学古文吧?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要杠…也不要洗……要尊重事实……
: 非兵不利战不善?也就看苏洵骂皇帝骂得好,所以他说瞎话大家也装没看见。赵魏韩听了这话棺材板都按不住。伊阙之战二十多万联军死都死了还不算数,好惨哦。长平之战赵国被坑那四十多万,这叫非兵不利战不善是吧……
: 燕国虽小而后亡?你看看地图 燕国在哪里,你就明白它为什么后亡了。中间隔着赵魏韩呢好吧。
: ...................
--
修改:ld2020 FROM 221.223.196.*
FROM 221.223.196.*
中学议论文没死绝,你给大家贡献一篇可以当做议论文模板的?现代文太多,你给推荐一篇古文让我们见识一下。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是真想学他
: 就得把他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目的一起学了
: 而不是看见个古人写的东西就觉得写得对
: ...................
--
FROM 221.223.196.*
想不明白,我学古文可能是为了显摆吧!换句话说,我没发现学古文于我究竟有何用。基于此,我才讲与其如此,不如从中学点儿古人是怎么写文章的技巧。为什么学古文?愿闻其详。
【 在 tokilltim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 你先想想你为什么要学古文……
: 想明白了咱们再来讨论
--
FROM 221.2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