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理工科语文渣娃的成长之路
我娃基本字词等也常错,但不多。我事实也溺爱孩子,觉得非前后关联性的独立零散知识,都不要求娃课后补,要求娃在老师的体系要求下认真完成就行了。幸运的是这类错并不多,不愿花这个时间,错是应该承担的。
主要问题1,阅读理解错的基本都是因为另类逻辑,视点总是有偏差,考试反映就是得分忽好忽坏;
最大的问题2,写作还是不行,观察高中写议论文是不是能好起来。
班级的语文均分偏高,现在语文成绩均分上下2分以内,我们教不了,暂且听天由命。
如高一明显短,考虑娃妈介入,如还凑合就不干涉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倒不是祭献语文成绩为代价,而是每个孩子的确都有长短板,也有喜好的偏向;我只是属于比较溺爱孩子的那种妈妈,不忍心对他提超出他能力的要求。。。
--
FROM 221.223.196.*
我也有一个这种同学,语文及格算发挥好的,英语也不行,数理化第一梯队顶,考上还可以的大学211,
现在50多了,语文还没有开窍,数理逻辑不错,其它逻辑表达有点混乱。
【 在 ppzhu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高中有个同学,数理化蛮好,语文基本不及格(90分以下),高三第二学期语文突然开窍,可以上到110分,120分左右,20几年前,县城学校,不能和现在的比
: 住校生,农村娃,我纳闷了很多年这同学怎么忽然语文开窍的
: 这同学先是去的南大,后来去的北大,高考发挥差了一点
: ...................
--
修改:scubawh FROM 221.223.196.*
FROM 221.223.196.*
这些故事都是编的,苹果砸脑袋的故事也是编的
历史都能编,何况教材了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搜了一下,这三个小板凳的故事据说存疑,但又是上了教材的不该这么不严谨吧,有看到更多的考证么?
:
--
FROM 221.223.196.*
这些故事就是讽刺僵化经验主义啊,我们的评价体系太形而上了。
【 在 dapao244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考证,
: 咱娃有啥故事呢,
: 赶紧梳理一下,
: ...................
--
FROM 221.223.196.*
我记得孩子小时候的一些片段。
孩子被老师、同学家长公认为笨娃;我发现娃围棋有灵性,渐渐发现娃不笨...
最初我对娃预期一直都是一本,后来有个家长学霸问我希望娃考什么大学?
既然问了得捧个场,就说高点“考上211”,那家长哈哈大笑“北京孩子,都985起步”。
这次对话,打破了我固有认知,我逐渐开始了解“卷的世界”,我跨在门槛,既进又没进。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哎呀,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很失职,孩子小时候的故事真的没记住几个,也没记录,那会儿就记得忙得晕头转向的都忙不过来一日三餐锅碗瓢盆那些事儿
: 话说也不敢有这些预期啊,小时候都没敢想过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就知道闷头拉车了
--
FROM 221.223.196.*
做好当下,先成为传奇的土壤吧,传奇靠命了
【 在 myopiayy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许未来也会演变成传奇故事呢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221.223.196.*
成为“某某家”可想不可追,先做一个优秀工程师实在。
【 在 dapao244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深究背后动机,
: 估古喻今,
: 表明lz娃极有可能成为某某家。
: ...................
--
FROM 221.223.196.*
不善表达和表现的孩子容易被认定不聪明,我家小娃幼儿园手工、折纸、表演又非常差,做数学游戏也是最差的...所以几乎都认为娃笨...
我一直认为娃不笨,后来幼儿园老师交待我们让娃练一个数学小游戏,老师说全班都会了,娃妈和姥姥轮复上阵,巨多遍,娃说不懂,这时我被吓到了,怀疑娃是真笨,最后我上阵给讲了很久,娃突然就懂了,其实是娃对语言的理解有偏差,并且思考有点多。因为娃妈及姥姥教娃的态度很不好--急躁+嘲讽,我担心娃真的有点笨,所以自那以后,小娃是我专管的,不容她们插手。
我教娃就是陪他玩,特别爱玩水,爱抓虫子...玩耍过程中交流,通过交流把我的思路传递给他,正经的学前教育完全没有,娃妈看我们赖里吧唧的样子,有些焦虑,说要被我养废了,其实我一直在有意无意确证娃是否笨,同时也想找找娃笨的思维节点,然后帮娃解开...
大娃小学2年级在学校参加了围棋兴趣班,到暑假说5级了,我和大娃下了一局,说“5级这么差吗?还没入门啊!” 小娃就缠着让我教,我不教,说等你大点再教。小娃当时是幼儿园小班暑假,缠了我3天要教。我就教了,很快发现了小娃的围棋灵性,几天后,我说了一个间接的选择逻辑,小娃竟然体现在了下棋中,我反复验证发现小娃是真的理解,不是记套路...我有点惊讶,之后就认真教娃围棋了...应该是到寒假超过了他哥,中班下学期给娃在活动中心报围棋班,后来给他哥也报了,直接进段位班学习,中班的暑假末期已经压制住活动中心所有业2选手(他哥只是弱业1)...暑假后秋季(幼儿园大班)逐渐压住唯一的一个业3(4年级),直追最强的一个新业4(4年级),那个业4赢小娃几局后发现越来越危险就尽量不和小娃下棋了...小娃在围棋圈受到了尊重与夸奖,老师非常喜欢他,那个老师是弈城9,说娃升小学1年级时能到业5水平...之后老师意外身故,小娃年龄小,受到刺激,对围棋兴趣缺缺了...小娃以上的围棋进步都是一周一次课+我1对1实战陪练,不看书不做题。因老师原因,后面又经历一番折腾,围棋断断续续就停了,小学1年级后,秋季插班小奥,一周一次课混小奥了。
围棋是小娃证明自己的抓手,如果当年没发现围棋,后面也不会转战小奥,那么,就发掘不了特长。
如果当年去抓小娃的弱项,可能让娃自我认定持续降低,从而厌学,而没有一项支撑。
偶然也很重要。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也是被好多老师认为是笨娃,只有少数老师觉得娃聪明,但我始终觉得娃不笨他属于心里有数但不善表达和表现的那种孩子。在他小学时代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无论外界对他如何,我始终理解他并努力给他创造一个他觉得很安心的小环境,并且尽力帮他解决外界带给他的那种压力
--
修改:scubawh FROM 221.223.196.*
FROM 221.223.196.*
围棋业余棋力水平由低到高设置为:20级-10级-5级-2级-1级(数字中间空当也可以设置)-业余1段-业余2、3、4、5段,现在业余6段也增加了投放名额。业余棋手参加围棋高考,即定段赛,通过后授予职业一段,然后就是职业段位赛,依次为职业二到九段。李世石是韩国职业九段。
我家小娃从幼儿园小班升中班的暑假开始启蒙,1年时间棋力压制活动中心业余2段棋手,是非常迅猛的,属于围棋有天赋的娃。
如一切正常,到幼升小很大概率达到业余5段,这在全国同龄人中是顶尖水平。
现实中娃没达到,老师出事故打断了进步节奏...幼升小时只是强业3水平吧...后面断断续续地弄下围棋,升业4还好,之后打了两三次都没能升业5,最终在2年级暑假,我对娃说“报个班,升业5,和围棋做个了断吧!”,暑假报了职业老师的班,秋天升了业5,这时已经是3年级了。
在围棋圈,不满9岁升业5都是非常优秀的。
围棋也是竞赛,非常卷的。我没有让娃走职业的打算,在围棋圈也接触到冲段少年(立志冲职业定段赛的小朋友),他们都痴迷围棋,由职业棋手老师带领训练,我娃痴迷不够且中断了,我也乐于见到娃自然退出。圈内有一个很有名的小朋友,父母想撤出,孩子已经痴迷,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休学大半年后孩子胜利了,只能让孩子重新进圈。
围棋圈有少量孩子非常突出,可以视为有天赋,但能表现出天赋,需要条件。1,父母有下棋的,且水平还凑合,父母水平高孩子水平高;2,有好的老师带领。在早期,具备一个条件就行。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就是低水平,有天赋也不会展现出来。
天赋也只有行内人能判断,绝大多数人是没用判断力的;即使有天赋,也需要一份痴迷才能真正胜出,最后比的都是环境资源+努力。
【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你小娃比我孩更惨一点,我们也是什么手工、表演、唱歌等等所有被幼儿园小学阶段老师所看重的这些,表现都非常差,但好在数学游戏还不错,数学老师有一两个还是很喜欢他的,这其实也给了我一定的信心。
: 我老公家特点属于嘴皮子特别利索的那种,他动手能力很强,所以你描述的娃妈原生家庭场景真的很像,好在他很忙,主动放弃了对孩子的训斥和努力;我也尽量教育孩子的时候避开他在场。。。
: 你这里说的围棋方面的术语我完全不了解,孩子也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比如你说的5级,和业5,以及新业5,这个和我们平常知道的那种和阿尔法狗对阵的李世石那种棋手的几级之类的,我想应该还不是一类,但是有着怎样的关系?有空你给科普一下
: ...................
--
FROM 221.223.196.*
好点的大学都卷,更专业了。
老一批60分万岁,混的太多。
卷专业最好,大学也卷全科,要绩点,就不好了。
【 在 myopiay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现在孩子们学习好像比我们当年是更内卷了。以前是放羊式学习,家长对成绩的关注度没那么高,孩子们都稀里糊涂随波逐流的往前走,我自己到高三的时候才对成绩的压力有点感觉。现在的孩子焦虑到抑郁的都有。然后大学高中化,大学继续卷绩点。清北累,估计非清北高校也轻松不了,卷绩点拼保研的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1」
--
FROM 221.223.196.*